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随机分为红霉素组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 各50例。红霉素组采取红霉素治疗,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则采取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红霉素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21±0.11)mg/L、降钙素原水平(1.37±0.12)μg/L均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的(8.67±1.81)mg/L、(5.18±1.71)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分别为(8.11±1.47)、(2.13±0.44)、(10.21±0.51)d, 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的(11.15±1.42)、(3.24±0.25)、(13.34±0.5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好, 可有效改善患儿炎症相关指标, 缩短治疗时间,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4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滥用抗生素, 患儿的耐药性增强, 广谱抗生素的疗效往往不太理想。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 通常需要不同的治疗, 但这会导致更长的恢复时间。如今, 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最佳抗生素是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来自红霉素, 属于大环内酯内酰胺抗生素。研究表明,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有非常好的效果[1]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5月~
  2018年5月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随机分为红霉素组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 各50例。红霉素组患儿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1~9岁, 平均年龄(6.11±1.62)岁;病程1~2周, 平均病程(1.45±0.44)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1~9岁, 平均年龄(6.12±1.68)岁;病程1~2周, 平均病程(1.48±0.41)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红霉素组 采取红霉素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给予红霉素15~30 mg/(kg·d)口服, 分2次服用, 共治疗2~3周;或者先给予等量红霉素静脉滴注3~5 d, 病情好转后改为等量口服, 共治疗2~3周。
  1. 2. 2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 采取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红霉素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此外, 体温控制后, 增加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 连续服用3 d, 共治疗2~3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如下[2],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炎症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炎症相关指标等改善程度≥50%;无效:症状体征、炎症相关指标改善程度<50%。总有效率=(显
  效+有效)/总例数×100%。炎症相关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红霉素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0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红霉素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红霉素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21.21±3.55)mg/L、降钙素原水平(6.37±2.72)μg/L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的(21.27±3.51)mg/L、(6.31±2.76)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21±0.11)mg/L、降钙素原水平(1.37±0.12)μg/L
  均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的(8.67±1.81)mg/L、(5.18±1.71)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比较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分别为(8.11±1.47)、(2.13±0.44)、(10.21±0.51)d, 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的(11.15±   1.42)、(3.24±0.25)、(13.34±0.5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红霉素组患儿中发生恶心1例、呕吐1例、乏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中发生恶心1例、呕吐1例、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秋冬季的常见疾病, 它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 发病缓慢,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黏液脓性痰, 刺激性咳嗽和少量黏液痰。肺部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感染, 影响健康, 它起病急, 进展快, 临床表现多样, 包括发烧、气短、咳嗽、胸痛、喘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 会影响患儿的成长和生活質量[2, 3]。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明显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因此该类药物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的首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都是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作为新型大环内酯类, 具有广谱抗菌、起效快、耐受性强、穿透力强、半衰期长等特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序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4-6]。
  本研究中, 红霉素组采取红霉素治疗,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则采取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显示,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红霉素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21±0.11)mg/L、降钙素原水平(1.37±0.12)μg/L均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的(8.67±1.81)mg/L、(5.18±1.71)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病理学转阴时间分别为(8.11±1.47)、(2.13±0.44)、(10.21±0.51)d, 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的(11.15±1.42)、(3.24±0.25)、(13.34±0.5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好,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炎症相关指标, 缩短治疗时间,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雷红文.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与药物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9(4):475-476.
  [2] 王育. 对比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1):22-23.
  [3] 梅鹏.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4):12633-12634.
  [4] 林莉, 陈杨, 舒素荣.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效果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1):175-176, 179.
  [5] 徐春辉, 官雪清, 廖天山.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与罗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青岛医药卫生, 2016, 48(6):452-454.
  [6] 许全珍.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河北医学, 2013, 19(1):120-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09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