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临床诊治方法, 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1例患者, 其中局部皮下血肿14例(22.95%), 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21例(34.43%), 假性动脉瘤8例(13.11%), 静脉血栓
  10例(16.39%), 冠状动脉穿孔4例(6.56%), 心包填塞4例(6.56%)。患者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 病情得到控制, 且无复发, 复发率为0。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需确诊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可获得较佳的效果。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临床诊治;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12
  医学在不断进步, 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也获得了较大进展, 介入术问世后, 许多以往难以处理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成为了可能。心血管介入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可在造成较小创伤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但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 分析确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1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 经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②自愿分享临床资料, 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35~75岁。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无法配合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意识不清者。患者中男33例, 女28例;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52.1±9.0)岁;心脏再同步治疗
  2例(3.28%),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7例(11.48%),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18例(29.51%), 射频消融术11例(18.03%), 单纯造影13例(21.31%), 支架植入术10例(16.39%)。
  1. 2 方法 ①局部皮下血肿:对于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 应即刻进行血肿及周围组织的按摩, 等待患者自行吸收, 若自行吸收效果不佳, 可应用频谱仪局部照射治疗, 或者是热敷治疗;②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穿刺后穿刺部位出现出血现象, 如果应用抗凝药物, 则立即停止抗凝药物应用。可以通过手工压迫、机械压迫、血管缝合3种方法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进行止血治疗;③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经B超确诊后, 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UGCR)或不用超声引导的重复绷带加压(RCB)等进行治疗均能获得有效结果, 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④静脉血栓:改善患者微循环, 应用溶栓药物、抗凝药物, 可以在用药期间适量应用;⑤冠状动脉穿孔:对于由导丝引起的冠状动脉穿孔, 一般因为比较稳定, 不需要进行额外处理, 或者单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或肝素治疗即可有效。对于球囊扩张引起的冠状动脉穿孔, 应立即用球囊于穿孔处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 或与鱼精蛋白合用, 可使穿孔消失;⑥心
  包填塞: 进行心包穿刺, 减压排血, 暂时性改变血液动力学, 缓慢进行填塞, 补充足够的血液及盐水。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情况、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
  2 结果
  61例患者, 其中局部皮下血肿14例(22.95%), 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21例(34.43%), 假性动脉瘤8例(13.11%), 静脉血栓10例(16.39%), 冠状动脉穿孔4例(6.56%), 心包填塞4例(6.56%)。患者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 病情得到控制, 且无复发, 复发率为0。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老年人中多见,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的重要问题, 心血管介入术是一种有效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 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能够降低病死率。心血管介入治疗虽然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无需切开各组织, 但仍然属于有创治疗, 因此仍然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主要包括血肿、迷走神经反射以及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以及造影劑反应、冠状动脉穿孔等,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
  介入术后大部分血管并发症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常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一般不存在诊断困难的问题, 在介入术后, 加强巡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一般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发生, 一旦发生, 需及时处理, 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
  果[5-8]。同时目前对各种血管并发症均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症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61例患者, 其中局部皮下血肿14例(22.95%), 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21例(34.43%), 假性动脉瘤8例(13.11%), 静脉血栓10例(16.39%), 冠状动脉穿孔4例(6.56%), 心包填塞4例(6.56%)。出现率最高的并发症为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 局部皮下血肿次之, 而静脉血栓发生率也较高, 但经过针对性处理,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控制, 证实了对症治疗仍然是处理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式[9, 10]。但需要注意, 虽然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一般可得到适宜处理, 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势必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成本, 并且可能会有额外风险, 因此仍然需要以预防为主, 在心血管介入术前, 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尽可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并且术后加强监控,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等, 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是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方式[11-13]。   综上所述, 心血管介入术是新型心血管治疗方法, 属于微创手术方式, 但仍然具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且部分血管并发症较为严重, 损害患者身心健康, 有效控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重要的课题, 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观察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对症治疗效果, 对血管并发症的整体预防有利。
  参考文献
  [1] 张艺, 代芬, 张辉敏, 等. 运用品管圈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出血并发症 发生率的实践.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z1):223.
  [2] 郝佳, 张莹, 赵峥, 等.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142-144.
  [3] 木尼日丁·依明. 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2):73, 75.
  [4] 黄英.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6):166.
  [5] Rauch P, Lin PJ, Balter S, et al. Functionality and operation of fluoroscopic automatic brightness control/automatic dose rate control logic in modern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angiography systems: A Report of Task Group 125 Radiography/Fluoroscopy Subcommittee, Imaging Physics Committee, Science Council. Medical Physics, 2012, 39(5):2826-2828.
  [6] 陳劢, 马鹏超, 茶春喜, 等. 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9):33-34.
  [7] 刘爱国, 孙国珍, 高玉红, 等. 改良PCI介入治疗方案对急性STEMI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18):72-75.
  [8] 王佑.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围手术期中的运用价值探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4):255-257.
  [9] 张秀敏.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56-157.
  [10] 晁银霞.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的临床解决分析.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3):708-709.
  [11] 杨红梅.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8):50-51.
  [12] 肖金满.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35例分析. 中外医疗, 2012, 31(4):89.
  [13] 王培书.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1):159-160.
  [收稿日期:2019-0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3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