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该院接收治疗的84例病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方式分组,将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42例患者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护理满意度,血糖指标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DVT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指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护理;深静脉血栓;骨科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a)-0154-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行动受限,病症比较严重,在术后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情况[1],对术后骨折后的愈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比较常见的骨科并发症[2],多发于脊髓损伤和下肢骨折患者。近几年来,骨科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多,临床中实施早期术后的护理干预治疗,以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该院接收治疗的8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收治疗的8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方式分组,分成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5±3.5)岁;其中髋骨骨折13例,脊柱骨折12例,膝关节置换11例,脊髓损伤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59.5±2.8)岁;其中髋骨骨折12例,脊柱骨折13例,膝关节置换10例,脊髓损伤7例。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将两组实施以统计分析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8.5~16.0 mmol/L。手术前经多普勒彩超检测肢体均无DVT形成。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严重疾病等病史的患者;②代谢性骨病、痛风等关节性疾病的患者;③膝关节,内外畸形患者;④手术不耐受者;⑤严重精神障碍的;⑥不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体温等各项指标实施检测,针对骨折处的伤口实施常规处理。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实验组实施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血糖控制:术后的2~3 d实施引导式沟通,加强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2)病情宣教:护理人员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的事项,定时检测血糖数值。(3)用药护理:术后可依照患者的自身状况,实施中药物理疗法,还可采取艾灸以及远红外照射等治疗方式。术后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同时依照患者的血糖数值情况,服用适量的降糖药物,并避免低血糖情况发生。术后麻醉清醒之后,给患者实施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恢复下肢血液循环系统,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运动护理:首先术后早期指导家属给予双下肢或健侧肢体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根据病情而定):①足踝前后与旋转活动:操作者一手握患者小腿足踝上端,另一手握患者足背(手心对足心),做足踝前后与旋转活动。②膝关节弯曲:操作者一手握患者膝上大腿,另一手握患者小腿,做膝关节弯曲。③直腿抬高。④下肢肌肉按摩:指导家属两手握住小腿,大拇指按住胫骨,其他四指垂直大力向胫骨挤,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3次/d,每次每一部位10次以上。然后待患者术后恢复正常体力后,健侧肢体尽量早些进行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而定):①足部背屈伸运动:伸直双腿,膝关节也保持伸直,背屈就足尖用力向上勾,足跟向外蹬,背伸就足尖用力向下压,足跟向內收。②股四头肌运动:伸直双腿,然后用力把膝关节伸直到顶点,绷紧腿部肌肉,保持10 s(注意保持呼吸,不可憋气)放松10~30 s后继续做,30 min/次,3次/d。③直腿抬高。④屈膝抬臀。锻炼幅度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树立患者的信心。(6)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每日进水量≥2 000 mL,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护理满意度、血糖指标。应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之间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进行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67%,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DT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P=0.009)。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41例(97.62%);对照组非常满意9例,满意26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35例(83.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26)。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
  护理前:实验组空腹血糖(9.74±0.25)mmol/L,餐后2 h血糖(13.51±0.5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9.72±0.36)mmol/L,餐后2 h血糖(13.54±0.49)mmol/L。
  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4.56±0.27)mmol/L,餐后2 h血糖(5.06±0.1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5.91±0.21)mmol/L,餐后2 h血糖(6.74±0.18)mmol/L。两组经护理后血糖指标均有下降,但是实验组的血糖指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术后之后,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3]。由于患者骨折后的肢体运动受到限制、治疗中会使用止血带、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及麻醉后周围血管的舒张等多种内外原因,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4]。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并且糖尿病导致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发生病变,而且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的骨折患者[5]。所以,临床中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折并发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更有意义。该组研究分析表明,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实验组没有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则为16.67%,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与此同时,在通过术后护理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证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外,能针对患者的病情以药物到锻炼方面做出整体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做适量的锻炼,并进行血糖的严密监测,控制好血糖的数值水平。展开全面的早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加速骨折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促进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顧艳秋,范玉岩.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8):66.
  [2]  段翠芳.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169-171.
  [3]  刘少霖.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284.
  [4]  颜红霞.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8,29(10):158-159.
  [5]  朱冬梅,王瑛.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8):246.
  (收稿日期:2019-0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65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