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形式;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流速、右椎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
   关键词 痰湿中阻型;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以眼花、视物不清、昏暗黑朦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可由多种疾患引起,且易在激动、紧张、劳累等诱因下发病。眩晕患者多表现为突发性或间歇性外物或(和)自身旋转、翻滚、浮沉、漂移感,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故存在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1]。目前本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通过药物、理疗、针灸及手术等方式予以治疗,临床效果各有不同。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47.03±12.66)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6.71±2.18)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46.99±12.64)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6.74±2.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型诊断标准[2-3];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②精神疾病;③治疗依从性差。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12mg/次,3次/d。②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给予患者半夏10g,茯苓15g,天麻10g,陈皮10g,甘草6g,红枣5枚,生姜3片。酌患者病情表现加减用药,恶心呕吐甚者加行代赭石15g与旋覆花10g或竹茹10g;心烦者加百合20g与淡豆豉10g;耳鸣甚者加行磁石15g,石菖蒲10g及郁金15g;视物模糊加蔓荆子10g,刺蒺藜10g;失眠甚者加行酸枣仁15g或夜交藤15g及合欢花15g;胸闷纳呆者加砂仁10g,六神曲10g。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d,分2次饭后服。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包括左椎动脉流速、右椎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部血流动力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脑部血流动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流速、右椎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眩晕为反复发作性症状,发作时病情急,多同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复听、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由多脏器和多系统疾病引起,诸如耳石症、脑血管疾病、前庭神经核病变、颈椎病、贫血、心血管疾病、中毒、神经官能症、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出现眩晕,因而临床诊断及防治有时较为困难,患者易产生诸多疑虑[5]。
   中医认为眩晕是因情志、体质、饮食、劳倦及外邪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头部,病因与肝、脾、肾有关。痰湿中阻型眩晕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气血生化失调,中焦湿阻导致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进而致目眩头晕。本研究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效果显著,方剂中半夏与天麻为君药,具有平肝、祛湿、息风之药效;茯苓与陈皮为臣药,起到健脾化痰、利湿理气功效;姜枣为佐,调和脾胃;甘草为使药,调和上述药物,共奏化痰息风、利水健脾、和中健胃之疗效[6]。同时本研究依据患者.不同病情予以加减用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左椎动脉流速、右椎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均高于参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阳,刘海仁,邓伟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07-111.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2:273-27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11);:805-812.
   [4]茹韶辉,王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痰瘀痹阻型眩晕8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電子杂志,2017,5(28):180-181.
   [5]郜旭娜,朱青霞,崔春凤,等.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9):1373-1376.
   [6]李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82-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0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