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疗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的6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PaO2(73.4±4.2)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5.1)mm Hg, PaCO2(42.5±2.6)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0±4.4)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PEF(3.91±0.12)L/s、FEV1(2.71±0.23)L均高于对照组的(2.81±0.11)L/s、(2.05±0.12)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采取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治疗,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诊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5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多发性呼吸系统性疾病, 是以气流受限、气道不完全可逆性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异常气道炎症性反应, 属于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其作为一类预防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肺结构的破坏以及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导致。与此同时该疾病又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 中年人群多发。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 国内病发率呈不断大幅上升态势, 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影响, 还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其病情若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慢性病如心肺病、呼吸衰竭, 甚至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低氧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因此, 医院内此病病情严重、治疗周期较长、康复阶段周期长、并发症多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相关直接负面的影响[1, 2]。有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现如今必须着重对待的疾病。患者一旦治疗不及时将直接造成死亡。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引发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临床上抢救时常使用通气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急救, 如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率不断增多, 尤其在危重病房内收治的多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患者本身已无法自主性呼吸, 亟需安装辅助设备与肺部通气, 抢救过程中无创正压通气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3]。因此, 通气在患者呼吸困难时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抢救方式, 大幅提高了危重患者的存活率, 在临床重症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因此, 本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 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 为临床有效治疗该病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9月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资料、病理特征予以确诊, 符合该病临床诊断标准;依从性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无法顺畅交流;合并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28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8例;年龄39~74岁, 平均年龄(57.3±6.1)岁。治疗组男18例, 女10例, 年龄36~73岁, 平均年龄(56.5±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者均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待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 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等, 同时给予适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药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 使患者半卧于病床, 采取口鼻面罩方式, 对其行正压通气时将初始吸气末压力参数设为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通气过程中再逐步向上调整, 而20 cm H2O為其最大范围, 呼气压力调整为4~6 cm H2O, 备用通气频率调整为12次/min, 再将其吸入氧流量调整为3~8 L/min, 治疗时间为12 h/d。若存在不良反应需遵医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 首剂负荷量为0.8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 静脉推注;15 min后, 将纳洛酮2 mg与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混合后通过微量泵在24 h内持续静脉泵入, 治疗时间48 h。两组均治疗1周。治疗过程均对其临床指标进行观察, 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4-6]。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标(PEF、FEV1)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明显, 且肺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部分病情被控制且肺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未出现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3%,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PaO2、PaCO2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PEF、FEV1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 治疗组患者PEF、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发病率高, 是呼吸科常见类重症。相关人员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深入的研究, 但目前为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文献统计表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前十位的疾病, 而且有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有关报道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病因为多种共同因素参与所致。该病发病凶险, 因呼吸道或肺部受到一定程度损伤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障碍。呼吸衰竭为较为棘手的一类病, 病情发展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同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气促、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疲劳、耐力差等临床症状。目前在我国该病患者发病率呈不断增高态势, 该病严重损害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 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7]。因此, 在医院治疗该病周期长、康复期长及并发症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该病病机为肺毛细血管内血液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障碍、降低PaO2, 造成严重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等综合征;以春、秋两季较为高发。若不及时治疗该病可能因呼吸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等症易致呼吸障碍, 甚至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轻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各类并病, 严重状态直接会造成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 肺功能越来越差, 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一旦因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原因可被称为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 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类型。因此, 对于呼吸衰竭不仅要重视临床治疗, 更需强调干预实施。通气设备是在病房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为最有效的一种抢救方式, 大幅度提高严重患者的存活率, 应用在临床重症医学领域广泛, 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通气发挥重要作用。另外, 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收缩血管, 有效避免了肺小动脉形成血栓, 提高患者呼吸频率等, 对其呼吸衰竭等症有着较高的缓解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EF、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法临床疗效确切, 可以更好地控制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更有助于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使得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或降低危害事件的发生, 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指导性, 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行。
  参考文献
  [1] 潘淼, 刘白絮.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0):5728-5729.
  [2] 吴伯华, 曹永胜, 陈搏智.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海峡药学, 2018, 30(3):73-74.
  [3] 邓桂胜, 罗勇.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海军医学杂志, 2016, 37(1):30-31, 46.
  [4] 张遂甫, 陈晓平, 陈永生, 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分析. 医学研究杂志, 2015, 44(6):151-154.
  [5] 张治.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7):47-50.
  [6] 杨新建. 无创正压通气、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7):196, 201.
  [7] 柴玉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 2018, 39(9):146-148.
  [8] 庞创生.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2):104-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38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