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志坚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东漂西泊,除了做过京官,还先后在徐州、湖州、黄州、杭州、扬州、儋州等十五个地方任职,不知在多少酒家留下履痕。但这些印迹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早被雨打风吹去,使得今人从无所知。可是,他那美食掌故却为人们津津乐道。
  “吴山酥油饼”是杭州的著名点心,有“吴山第一点”之誉。它是用油面叠酥制成,上盖有细细的绵白糖,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层酥叠起,上尖下圆,老幼咸宜。“吴山酥油饼”原起于安徽的名点“大救驾”,宋时杭州也有人仿制,只是没有正式的名字。
  苏东坡来到杭州当太守。一天,东坡辦完公事,游兴突发,不顾天正下雨就身着蓑衣,上吴山游玩。山顶上有家夫妻油饼店,夫妻俩为人诚实,做油饼精工实料,生意十分兴隆。苏东坡进店买了几块饼,找了个景致好的地方坐下,解下腰间酒葫芦,一口酒一口饼地吃起来。这饼味道香甜,脆而不碎,油而不腻,入嘴就酥。吃完油饼,诗兴大发的苏东坡随即吟诗一首:“野炊花前百物无,杖头唯挂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他信步走进油饼店,请教店家这油饼的大名。店家说:“这只不过是山野小吃,哪有什么大名。”苏东坡说:“这么好吃的东西,怎能没有名呢?如不嫌弃,我给起个名字吧。”苏东坡见油饼做得很细,层层丝丝清晰可见,颇像自己的蓑衣,就说:“干脆叫蓑衣饼吧,这个名字虽俗点,但它形象,好记。”跟随的老卒插进来对店主说:“恭喜店主,我们太守给你们做的饼取名了。”夫妻俩一听来人是受人崇敬的苏东坡,连忙过来千恩万谢。“蓑衣饼”经苏东坡一叫就传开了,但因杭州方言“蓑衣”与“酥油”谐音,久而久之,“蓑衣饼”就讹传为“酥油饼”。
  湖北武昌西山有座被誉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的灵泉寺,寺僧善做风味面点。以泉水和面,香油煎炕,饼儿出锅后,色泽金黄,薄如纸片,香甜酥脆,落口消融。当年苏东坡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常来登山观景,寺僧以此饼款待。东坡每次品尝后都连声称好,留言:“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从此,每访必食之。后经苏东坡与寺僧一起设计,研制成一种模样酷似古代仕女头上的螺髻,上面撒一撮白糖,又像螺髻上的一支栀子花。清朝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上山游览,寺僧亦以此饼款待,食后甚喜,即问饼名,长老宏儒思索片刻笑答曰:“此乃西山东坡饼。”从此,东坡饼便流传开来,成为湖北美味点心。
  苏东坡谪居海南岛时,当地有一老太婆炸的油馓酥脆可口,根条均白光洁,色泽嫩黄适度,使人联想到美人玉臂上戴的金环。赋诗一首:“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老妪将此诗高悬门上,果然顾客迎门,生意兴隆。油馓因此名声远播。
  苏东坡谪居黄州两年后的一个金秋之夜,他约上好友摇橹荡舟于江中,秋江夜月,面对赤壁食鱼饮酒,诗兴大发。诗人在《后赤壁赋》中写有自己与二客傍晚时分“举网得鱼”并“携酒与鱼”游赤壁,东坡对所携之鱼虽未明说,专家据外形“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判断,此鱼即长江中下游出产的鳜鱼。东坡感叹道“席上有鳜鱼,熊掌可舍之”,其评价之高,略见一斑。
  东坡喜食鳊鱼,鳊鱼亦名缩项鲂,曾作诗赞美其味。诗云:“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他一到黄州就对这里的鳊鱼产生了浓厚兴趣,常与潘大临等垂钓江上,就地野炊。
  苏东坡很爱吃蟹,他在苏州时,曾用诗作换蟹吃,还以“一诗换得两尖团”来自嘲。后又有“但愿有蟹无监洲”诗句。《清暑笔谈》说到,苏东坡在南海食牡蛎,回去后与友人的通信中也不忘对牡蛎的赞美。苏东坡有语:“莫谈国事,且食蛤蜊。”
  苏东坡喜食鲜笋,称竹笋为“玉板和尚”,称赞烧笋是“惮悦味”,又将鲜笋奉为“素中仙”。
  苏东坡因为到过天南地北,阅历甚广,加上才华丰赡,妙笔生花,所以他到处发现美味,赞赏美味,写了不少诗文,为各地的美味扬名廷誉。苏东坡任陕西凤翔府节度判官时,特爱吃关中臊子面,还写下了“剩欲去为汤饼客”的诗句。臊子面就是在煮好的面条上,浇上肉、蔬菜等制成,吃起来筋(有韧性)、光(光滑)、旺(油大),热、香、辣令人食之可口。
  东坡落魄黄州期间,一日何秀才送来油果。问此食何名?答曰无名。又问“为甚酥?”笑曰:“即名‘为甚酥’即可也。”为甚酥即油炸果也。
  苏东坡吃了一种有荤馒头,颇投口味,随笔写下:“天下风流笋饼餓,人间济楚蕈馒头;事须莫与缪汉吃,送与麻田吴远游。”
  苏东坡有“小饼嚼如月,中有酥与饴”之句,诗中的“酥”与“饴”,道出了月饼的主要特点。“不独盘中见芦橘,时于粽里觅杨梅”,苏东坡的诗句说的是果脯粽子。
  对于民间的饮食创新,东坡则热情加以赞颂。在《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诗中讴歌道:“脯青苔,炙青脯,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中所说的青苔制成的“炙青脯”,即以大豆制成的豆浆和豆腐、以葫芦蒸成的仿鹅鸭、以蜂蜜酿制的甜酒,都是老百姓的创造。
  此外,苏东坡还称赞过扬州的醉鱼、醉蟹、腌鸭蛋,广州的花鸡粥,长沙的笋,吴地的鱼、蝤蛑、盘游饭,四川的豆腐、江豚、鱼羹。一言以蔽之,他几乎把全国各地的美味佳馔都网罗到笔底,以他的生花妙笔为特色风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39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