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12月接收脑梗死患者92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脑梗死 NIHSS评分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in clinical nursing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Forty-six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forty-six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Evaluated the care effect.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MA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is adopted, an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
  
   腦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预后效果较差,主要表现为智力、感觉、吞咽功能障碍、失语、偏瘫、关节挛缩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2]。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不可或缺。本文旨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梗死,且均为首次发病;(2)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且均平安度过危险期(发病后72 h内)。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的患者;(2)存在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存在精神异常、视听觉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4)自动出院患者;(5)依从性差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60±3.17)岁,平均发病时间(30.61±3.60)h。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65±3.22)岁,平均发病时间(30.52±3.52)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实施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同时加强用药指导和饮食干预,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由临床主治医生、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确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开始时间,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康复干预方案。轻至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 h、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8 h,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3];卧床期间注意良肢位摆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良肢位摆放及体位更换。充分利用各种软枕、靠垫将患者置于能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的体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每隔2小时更换1次,鼓励患者尽可能以患侧卧位为主,次选健侧卧位,尽量少用仰卧位,以减少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早期被动活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各个关节,每个关节活动2~3次。早期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度不能超过正常范围的90°,以避免损伤关节。主动活动: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在护理人员或其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床边活动、蹲起、行走、上下楼等主动活动锻炼,1 h/次,2次/d。   (2)日常生活训练。应用各种工具指导患者进行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训练;指导患者在康复室内进行康复器械训练,30 min/次,2次/d。康复训练要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体力、耐力,循序渐进,确保安全,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易让患者产生畏难情绪,降低患者依从性。(3)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口唇闭锁训练、空吞咽、舌部运动、呼吸训练、寒冷刺激法训练吞咽功能;在进食时,先采取防止误咽的颈部前屈位,再将床头抬高至60°。通过调整体位便于患者摄入食物和吞咽。当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且能够安全吞咽后,适当抬高床头角度。(4)早期语言训练。护理人员先指导患者进行舌肌、面肌、软愕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再结合日常生活、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开口发音。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从发音训练向词句过渡,鼓励患者多尝试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交流。(5)其他训练。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0~30 min/次,2次/d;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颈枕部、头部进行按摩。对大肌肉群进行保护,每日对患肢采用适合的力度叩打1次。(6)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①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诱因及发展过程,向其讲解有关康复训练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重视度及配合度,提高患者依从性;②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健康之路医护版”平台向患者及家属推送用药、检查相关知识、各种风险防范知识,尤其是康复护理要点等;③责任护士邀请康复良好的脑梗死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④患者康复出院前,医护人员再次给患者家属进行用药、复查等相关内容的宣教;指导并制定出院后饮食起居、生活方式、功能锻炼等方面的规划,发放健康处方并告知咨询电话。(7)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服务态度、就医流程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护理效果 评价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1)基本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100%;(2)显效:治疗后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89%;(3)有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增加。护理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临床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进行评估,NIHSS总分为42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总分为100分,以分值高为优势。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百分制,分值越低,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1.3.3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于出院前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表,采用百分制,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为60~89分,不满意为<60分。护理满意度=(46-不满意)/46×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相关指标
   两组脑梗死患者干预前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会导致身体多个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促使生活质量降低。在脑梗死确诊后的3个月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4]。
   早期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干预中广泛应用,可加快康复速度。在本次研究中早期康复护理通过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神经[5-6],进而改善神经功能,且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血栓形成[7-8];另外通过早期语言训练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9];通过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按摩、康复器械训练,能够扩张血管,改善供血状况[10],加速修复脑损害,进而能够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11-12];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好,且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俊霞.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2):96-98,102.
  [2]李勤.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62-306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4]杨佳佳.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8):157-159.
  [5]张文静,刘敏.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5):179-181.
  [6]刘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響[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2):203-205.
  [7]李思邈.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8):75-77.
  [8]别桂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系统医学,2019,4(9):154-156.
  [9]庞蓉.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观察[J].甘肃科技,2019,35(3):136-137.
  [10]范妮妮,张锦.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59-160.
  [11]李慧.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81.
  [12]梁妍霞.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9):1124-1125.
  (收稿日期:2019-10-12) (本文编辑:郎序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1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