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及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以及治疗结果。 方法 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以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糖尿病伴失眠的主要中医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结果 气阴两虚是最常见的证型,有23例;其次为心肺两虚,有10例;9例心肝两虚;8例心肾两虚。分别采取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0%。 结论 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种类比较多样化,应当采取对应的治疗干预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与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失眠;中医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b)-0028-02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当中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有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和饮食并发症比较常见[1]。其中由于脑微循环障碍会让患者出现失眠。在失眠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变得更加不稳定,让糖尿病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伴失眠的证型存在差异,因此应当对其主要证型进行区别,再给予治疗措施[2]。该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失眠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伴失眠的相关中医症状进行分类,并且分析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50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失眠诊断标准。其中失眠标准为患者对于睡眠的质量以及时间未满足,对白天患者社会功能实现产生影响的体验。包含不容易入睡,睡觉容易醒,醒来难以再睡,困倦等。每周发生的次数不低于3次,持续时间最少为1个月。中医的依据为:符合我国颁布的2008年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并发失眠的诊断标准。患者性别男女各有27例与23例,18<年龄<60,患者患上糖尿病的时间至少半年,自愿接受治疗。
  1.2  方法
  1.2.1  症候分型方法  对于失眠症状的分类采用中医症候问卷这一调查方式,对50例患者开展中医症候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局部以及全身症状,需要两名及以上的专家独立分型,如果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需要由第3名医生来进行确定,最后需要3名医生对不同的结论进行探讨,最终确定患者的辨证分型。
  1.2.2  不同症候分型治疗方法  ①气阴两虚。糖尿病失眠患者容易口干舌燥、面色恍白、舌红少津。应当采用滋阴润肺、降火的方剂。采用四君子汤与滋阴降火汤加减治疗,其中包含的中药材有天冬、白芍。麦冬、当归和云苓、白术各10 g;生地和太子参、黄芪各需要15 g,炙甘草5 g,黄柏和知母各需要6 g。若患者出现干咳无痰,可以增加使用杏仁、冬花以及紫苑治疗。
  ②心肺两虚。患者容易健忘心悸、汗出气短、神疲乏力等,应当益气养阴。可以采用生脉散合补肺汤给予加减治疗,包含麦冬、远志、知母10 g。黄芪和太子参各需要15 g,另外还需生地、酸枣仁和柏子仁各12 g。
  ③心肝两虚。患者容易愤怒,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采用滋补肝血、养心安神的方法治疗。使用到川芎、白芍、当归等药材各10 g,另外需要15 g的木瓜、柏子仁和鸡血藤、熟地等。若患者失眠健忘,心悸怔仲,需要添加使用鸡子黄、2枚、黄连6 g以及阿胶10 g。
  ④心肾两虚。患者容易耳鸣头晕,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应当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可以采用交泰丸与黄连阿胶汤联合治疗,其中包含柏子仁、白芍和炒枣仁各12 g,肉桂3 g,黄连为6 g,阿胶和黄芩各需要9 g。对于口舌生疮患者添加连翘和竹叶治疗,对于遗精早泄患者添加使用覆盆子和金樱子治疗。
  1.3  评判指标
  在该次关于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分析当中,需要明确疾病的不同中医证型,同时还要評价治疗有效率,以评判对于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具体标准为:患者的睡眠时间可以达到正常水平≥6 h,睡醒后精力充沛,睡眠质量良好,为显效;患者睡眠时间在3~6 h之间,睡眠质量良好,此为有效;患者的睡眠时间无明显延长,甚至减少,此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证型分类
  表1为调查研究得到的该次50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从表格当中的到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气阴两虚证型的患者比较多,占比达到了46.0%,其余的证型患者人数比较少。
  2.2  治疗总有效率
  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对应治疗方式,最终的治疗结果如表2所示。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无效患者有3例,占比为6.0%,总有效患者为47例,总有效率为94.0%。
  3  讨论
  失眠属于心理和生理兼备的疾病,若患者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到正常情绪,还会干扰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抑制免疫功能,产生损害作用。失眠作为糖尿病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也是比较高。在临床的相关研究当中发现,糖尿病和失眠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原因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出现失眠的概率更大,而且年龄层在40~60岁之间,这阶段的人们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疾病,还要控制饮食,容易让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进而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出现失眠症状[3]。与此同时,失眠也会导致血糖很难控制在比较好的水平内,让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失眠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抗焦虑药物的长期服用,可能会让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让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增加。近几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当中发现人们出现睡眠质量不佳、睡眠不足等失眠症状,对人体的夜间褪黑素分泌产生影响,导致人们在白天出现嗜睡和乏力等情况,患者的体重也容易增加[4]。患者也会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让降糖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也加大了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在该次研究当中发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失眠程度会逐渐加深。这一问题可能是因为长期控制血糖效果不佳,中老年患者自身的睡眠情况本身就不好等,导致增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失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气血阴阳失调,阳盛阴衰,导致失神不宁、心血失养。失眠在中医当中还称之为“不得卧”或者是“不寐”。古代在不少的医学点典籍当中都提到了这两个名词。张仲景认为失眠是虚劳虚烦,不得眠。还创立了治疗失眠的酸枣仁汤,此方也被后世广泛应用。张景岳也对失眠的原因进行阐述,认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阴虚火旺等这些都是主要原因。虽然导致失眠的原因具体种类有不少,但是归根结底是和其中的阴血不足,心脾肝肾等之间有关系的[5]。因此失眠患者,虚者很多。在治疗糖尿病失眠患者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不少的中药方剂当中,当归、川芎以及赤芍等比较常见。这是因为当归的味甘,药性比较温和,可以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使粘滞性有效降低,更快的生成红细胞,起到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对于镇痛和镇静催眠的效果比较好,在失眠症状的改善上有着很好的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川芎味辛,药性温和,可以起到止痛活血祛风的功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比价好的镇静作用,让大脑活动当中的兴奋性降低,对于失眠有着比较好的缓解作用。赤芍的药性微寒,药味比较苦,可以起到清热凉血的作用,也可以散瘀止痛。
  在糖尿病伴失眠的疾病当中,血瘀也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糖尿病控制不到位,导致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血液粘稠度增加,都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血瘀会导致血液粘稠,进而对失眠的出现产生影响。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当中也记载了对于消渴病患者,出现血瘀的可能性很大。在《医林改错》当中,指出了“夜睡多梦是血瘀”,所以也能认为消渴和血瘀的关系很密切,消渴病发生的时间越久,就会对患者耗气伤阴程度越深,患者气虚则会无力,从而发生血瘀。血瘀在糖尿病的发病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重视。有学者认为消渴患者不管是阴虚火旺或者气阴两虚当中的哪一种,都会伴有血瘀情况出现。而且伴随这种情况出现的患者,出现全血细胞黏度增加以及高血压的概率会更大。
  在该次研究当中就着重分析了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治疗方法。在研究中选择了50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通过症状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最终的證型分布情况,其中气阴两虚型占比最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失眠类型。针对证型的差异,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最终治疗的有效率为94.0%,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种类比较多样化,应当采取对应的治疗干预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与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向盈,来要水,张倩倩,等.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症状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3(7):63-66.
  [2]  梁璇. 安神膏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SCL-90因子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8,241(6):75-80.
  [3]  王秋虹, 郑慧娟, 张锦花. 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治疗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2):106-110.
  [4]  朱璞.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1):78-80.
  [5]  冯翠娥, 林旭星. 不同音乐对肝郁化火型老年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影响[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1):25-27,30.
  (收稿日期:2019-1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10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