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患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3例。对照组给予牙周疾病基础方案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后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牙周出血指数。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 P=0.00<0.05)。治疗后, 两组TNF-α、IL-2、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TNF-α、IL-2、IL-6水平分别为(1.52±0.18)ng/ml、(1.83±0.60)pg/ml、(156.16±32.64)p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0.51)ng/ml、(4.15±1.03)pg/ml、(178.51±42.73)p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探诊出血率(26.52±6.81)%、前牙覆盖(3.19±1.03)mm、牙周袋深度(4.33±0.65)mm、牙槽骨高度(4.97±0.40)mm、牙周出血指数(23.16±4.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19±9.09)%、(6.33±1.40)mm、(6.57±0.73)mm、(5.37±0.49)mm、(37.51±6.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牙周各临床指标水平,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值得臨床推广。
  【关键词】 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炎症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47
  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属慢性进展性疾病, 好发于小儿和老年群体, 其中老年患者的致病率最高[1]。该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如牙周支持组织遭到破坏、萎缩及牙槽骨的吸收, 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前牙的松动、移位、间距较大、伸长甚至出现患牙脱落, 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牙齿美观、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2, 3]。因此, 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采用传统基础治疗手段对牙周病进行治疗, 不仅疗程较长, 且难以令患者满意。有研究发现[4], 采用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使患者口腔环境、咀嚼功能及牙弓形态等得以稳定, 因此受到临床和患者的广泛青睐。但目前临床上将传统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 本院将二者联合, 观察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以期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患者106例, 纳入标准[5]:①牙周组织经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损伤, 且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②伴有口臭、深覆盖、牙周组织轻度萎缩、牙龈萎缩或咀嚼功能降低等临床症状;③牙松动度Ⅰ~Ⅱ度;④面部出现畸形;⑤临床资料齐全者;⑥符合自愿原则, 参与该研究仔细阅读相关准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牙根神经坏死、外伤性牙齿移位、原发性异常牙位生长牙齿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③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者;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或生命垂危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3例。
  研究组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3.13±7.29)岁;牙扭转者22例, 前牙扇状散开移位者17例, 牙倾斜者14例。对照组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41.29±8.57)岁;牙扭转者19例, 前牙扇状散开移位者19例, 牙倾斜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牙周疾病基础方案治疗:①首先需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②在治疗期间, 患者保证每日饭后进行口腔清洁, 早晚各刷牙一次, 正确使用牙线, 对龋齿进行积极治疗;③牙周洁治、一次性完成根管形成, 去除病变和龋坏部分, 防止细菌滋生所致病情复发;④配合全身用药去除致病因子, 辅助抗生素, 控制牙周炎症。连续治疗6个月。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腔正畸治疗:①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术, 排齐镍钛圆丝后磨牙粘结颊面管时, 即前牙略微接近牙龈出处时用澳丝或托槽将上下前牙压低;②连续结扎向后尖牙时需增强支抗, 在尖牙间以橡皮链连接, 并内收前牙;③根据患者反应或牙周组织剩余量, 对正畸力的大小进行调整;④治疗期间, 需建议患者每3个月观察牙槽骨的重建情况, 同时对牙周治疗1次, 共执行2次;⑤口腔正畸治疗后需进行固定并定期复查。连续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即检测TNF-α、IL-2、IL-6的浓度水平, 采集清晨空腹肘部静脉血6~8 ml, 37℃水温孵育30 min, 以30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40℃保存待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③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 即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牙周出血指数。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及临床表现进行疗效评估,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牙槽骨无吸收, 牙齿功能、位置正常, 无松动情况发生, 同时炎症完全消失,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正常水平, 为完全缓解;症状有所缓解, 牙槽骨呈现轻微吸收, 牙齿功能、位置得到改善, 炎症有明显改善,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为部分缓解;症状、炎症等情况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 P=0.00<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TNF-α、IL-2、IL-6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TNF-α、IL-2、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TNF-α、IL-2、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牙周出血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牙周病会使患者的牙周组织受到严重损害, 有临床研究发现[6], 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前牙移位现象,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影响牙齿健康亦会造成患者面容外观受损。此外, 牙周病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心理造成压力,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既往临床针对牙周病的治疗, 主要以传统常规基础手段进行治疗, 但有临床研究证实[7], 单一基础类牙周病治疗既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齿松动、前牙移位症状及炎症状况等, 又难以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因此, 临床不断深入研究以寻找一种疗效更佳的治疗手段对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进行治疗。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其疗效显著,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容美观性,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牙齿畸形发展。细胞因子生物活性一般情况比较, 例如TNF-α、IL-2以及IL-6作为血清细胞因子, 其主要功能是起到保护牙周的作用。而在牙周病病变状态下, 非免疫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合成, 增强了炎性因子作用力, 进而发生前牙松动、移位及脱落等情况。有研究发现[8], 牙周病的致病与血清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因此在基础治疗后再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 在达到明显疗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加用口腔正畸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TNF-α、IL-2以及IL-6均为常见的炎症因子, 可用于监测牙周功能及预后。其中TNF-α低水平表达时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能维持正常的牙周情况, 但当其高浓度表达时可进一步增加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发生的风险;IL-2、IL-6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的炎症因子, 具有调节免疫反应表达等功能,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9]。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两组TNF-α、IL-2、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 且研究组均明顯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加用口腔正畸治疗有利于控制炎症因子水平, 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 本研究结果中, 治疗后, 研究组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牙周出血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加用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与李莉峰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牙周各临床指标水平,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允吉.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配合牙得安牙粉治疗老年中重度牙周病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42):76, 81.
  [2] 许乐檬, 王穆洋, 刘玲侠, 等. 临床及影像学锥形束CT检测生物学宽度一致性的对比分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9, 54(4):235-239.
  [3] 张超, 丰华, 宋珍珍. 玻璃纤维桩联合BisCem树脂水门汀对接受残根残冠修复患者牙齿咬合力及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前列腺素2水平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9(14):24-26.
  [4] 贾彦, 李新月. 根管治疗术对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牙周再生效果的影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8, 28(6):1211-1213.
  [5] 韩爽, 笪海芹, 许诺. 固定正畸结合GTR对中重度牙周病伴错颌畸形患者的疗效. 安徽医学, 2018, 40(1):47-50.
  [6] 李瑞兰.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 15(22):91.
  [7] 秦蕴.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38):2527-2529.
  [8] 朱佳蕊, 买尔普·麦麦提斯迪克.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2):36, 38.
  [9] 吴小琴.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通过与NF-kappa B通路的正反馈调控酒精性肝病中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2017, 32(8):1351-1353.
  [10] 李莉峰, 郭晶晶. 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8):381-383.
  [收稿日期:2019-1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7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