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征,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0例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为86.00%, 其中, 男性占65.12%, 女性占34.88%;合并2个并发症的患病率为24.00%;合并3个及以上并发症的患病率为42.00%。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空腹C肽(F-C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危险因素为年龄, 可控制危险因素为SBP、FBG、UA、LDL-C;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BP、U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DL-C(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 住院原因多为慢性并发症、高血糖等原因引起, 年龄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危险因素, SBP、UA、FBG等指标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控危险因素, 因此, 临床应对引起该疾病并发症的可控因素进行综合治疗控制。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40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 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多,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为2型糖尿病, 发病人群多为肥胖型患者, 且多发于男性群体, 目前也是具有年轻化的趋势[1]。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胰岛素注射治疗, 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 综合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及身体状况, 做好并发症的筛查及预防工作[2]。为探究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特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黄江医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标准, 其中男36例, 女14例;年龄61~93岁, 平均年龄(71.05±8.75)岁;病程1~42年, 平均病程(13.84±9.39)年;体质量指数16.26~39.53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6.15±4.46)kg/m2;血浆TC 3.47~6.93 mmol/L, 平均血浆TC(4.62±1.15)mmol/L;LDL-C 1.84~3.99 mmol/L, 平均LDL-C(2.71±0.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5%~16.6%, 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18±1.84)%;UA 101~663 mmol/L, 平均UA(320.45±114.25)mmol/L;FBG 4.7~18.5 mmol/L, 平均FBG(8.26±3.43)mmol/L;SBP 100~182 mm Hg(1 mm Hg=0.133 kPa), 平均SBP(142.74±14.95)mm Hg。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慢性并发症发病的原因及病情发展程度, 其中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 mm Hg或是舒张压≥90 mm Hg。
  1. 2 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 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身高、体重、血压等相关指标。给予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叮嘱患者行静脉FBG、F-CP、血脂全套、UA、糖化血红蛋白、随机尿白蛋白测量时需要禁食12 h。其中FBG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UA、甘油三酯、TC检测方法:酶法;LDL-C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以上检测方法涉及的仪器:瑞士罗氏cobasc70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应用色谱检测方法、F-CP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 仪器分别为进口全自动分析仪。随机尿白蛋白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仪器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3]。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②分
  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单因素, 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观察影响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 50例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为86.00%(43/50), 其中, 男性占65.12%
  (28/43), 女性占34.88%(15/43);合并2个并发症的患病率为24.00%;合并3个及以上并发症的患病率为42.00%。见表1。
  2. 2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病程、SBP、UA、ACR、F-CP、LDL-C、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PBG、TC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危险因素为年龄, 可控制危险因素为SBP、FBG、UA、LDL-C;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BP、U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DL-C(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其主要临床症状多尿、多饮、多食等。其发病的主要诱因为患者体内代谢系统紊乱[4]。其中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群中, 多困顿在脾, 患者持续出现脑重、困顿、乏力等, 临床上對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尚未有根治的办法, 多数对患者行降糖治疗, 且临床上多为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5]。本文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多为慢性并发症及高血压, 为探究此病症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特做此研究分析。   本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病程、SBP、UA、ACR、F-CP、LDL-C、
  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PBG、TC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危险因素为年龄,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为SBP、FBG、UA、LDL-C;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BP、U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的病独立危险因素是LDL-C
  (P<0.05)。这提示了,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类型较多, 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致残率, 且中老年人群抵抗力较弱, 大幅度提高了病患的死亡率[6, 7]。慢性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提早的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家属患者的知晓程度是很必要的[8]。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的体检也是预防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方式之一, 根据临床容易引起并发症危险因素, 合理的控制及预防、运动、饮食干预都会控制患者血脂及血糖的水平,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9, 10]。
  综上所述, 年龄是2型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的不可控因素, SBP、UA、FBG等指标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控危险因素, 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 提高生活
  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芳, 王鹏, 李华, 等. 老年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0(14):1632-1636.
  [2] 陈鸿尔, 葛庆青, 沈玲利, 等. 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2(9):797-798.
  [3] 李艳平, 周利, 张清容, 等. 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4):3516-3517, 3533.
  [4] 孙顶双, 丁肃, 邢媛媛, 等. 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常见感染菌. 中國老年学杂志, 2016, 36(19):4769-
  4770.
  [5] 易默, 周健, 吴友伟, 等.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河北医学, 2015, 15(8):1397-1399.
  [6] 梁文霞. 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11):1410-1411.
  [7] 张霁, 俞娉, 李利, 等. 老年 2 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6):1050-1052.
  [8] 丁相云, 尹兵, 郭伟, 等. 社区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家庭医生式服务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四川医学, 2016, 37(5):530-533.
  [9] 苏燕玲, 段凯, 胡艳芳, 等. 伴有 2 型糖尿病的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3):317-318.
  [10] 陈兰, 郑莉, 吴丽, 等. 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3):2481-
  2484.
  [收稿日期:2020-0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87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