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妥善存放物品,警惕小儿急性中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由于防疫部门、医院、媒体宣传到位,大家勤洗手、勤消毒的防护意识增强,大多数家庭都存放有不同种类的消毒液,但小儿误服消毒液的事件出现高发态势。小儿中毒与成人不同。成人中毒多由职业接触所致,以慢性中毒居多;小儿中毒则多由家长照护疏忽、小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所致,以急性中毒为主,且中毒经常发生在家中。那么,哪些中毒事件容易高发?一旦发生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儿童中毒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摄入中毒、接触中毒、吸入中毒等。经统计,在我院收治的中毒患儿中,最常见的毒物种类除了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各类口服药物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多,如精神类药物、止泻药物、降压药、降血糖药、抗风湿药、抗结核药。此外还有灭鼠药、酒精、氰化物、强酸强碱类引起中毒的情况。对此,我给出5点建议:一要加强农药管理,家长应将常用的灭虫药、除草剂、灭鼠药放在小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二要加强药品管理,孩子生病时家长要按医嘱给小儿喂药,用药前仔细检查药物及其有效期;第三,家中的药品,特别是有甜味的药品(含糖衣)和抗精神病药物应远离儿童视线;第四,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还应告知小儿不要乱捡拾物品,不要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农药的空瓶或塑料袋等;最后,医疗机构通过社会各方面宣传防毒知识及适当的处理方法也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
  当家长发现小儿出现嘴唇和嘴唇周围有灼伤的痕迹、异常流口水,或者呼出的气体里有古怪的味道、莫名肚子痛并没有伴随发烧、恶心和呕吐、意识模糊、昏迷,或是出现抽搐等突发情况,要考虑中毒的可能性。此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应尽快識别潜在致命的毒物和延迟出现临床表现的毒物,以便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
  皮肤接触中毒 应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清水反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毛发及指甲。清洗时应注意水温不能高,擦拭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能损伤皮肤;若皮肤出现水疱或破损,应请外科医生处理或包扎。若毒物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分钟以上。
  吸入性中毒 应立即将小儿移离有毒场所,最好转至室外,若无条件到室外,应将门窗全部打开,让小儿吸入新鲜空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小儿面色未见好转,神志未见清醒,应立即送入就近的医院,进行吸氧或人工通气治疗。
  食入性中毒 家长首先要判断是服了什么药物或毒物,根据种类判断并实施应急处理。通常情况下,轻度的食物、药物中毒可以进行催吐并饮用大量的清水以稀释毒性,降低毒物对身体的损害程度。若中毒时间较长,但精神较好,则可使用甘露醇导泻,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毒都能使用催吐的方法。如果误服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液体,催吐很容易对消化道、食管造成化学性灼伤,这种情况应立即喝牛奶、肥皂水、生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并立即送医治疗。
  小儿表达能力有限,父母也不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对小儿急性中毒可能存在无从下手的感觉,此时需在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医。除了催吐、导泻、洗胃、洗肠等治疗常规中毒的方法,医院还会对严重中毒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以达到排除毒素的目的。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儿童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除了要加强对孩子认知上的教育,家庭预防与家长的看护是重中之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98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