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警惕新冠肺炎引发急性应激障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年初流行的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扩散快,防控困难,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已经迅速蔓延世界各个角落,使一些人出现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洪水、地震、暴力侵害、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如其来的自然或人为导致的事件,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创伤后果,严重干扰了人们身心的正常活动。为描述人们暴露于创伤事件后最初一个月内的瞬时或短暂的应激反应,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94年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引入了急性应激障碍的概念。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已非常接近灾难事件,至少是极端应激事件,因此,其导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原则上来说,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急性应激反应,但实际上,儿童、老人这类群体可能更容易出现。这并不是说老人和孩子不如成年人,而是因为孩子生理、心理未成熟,老人生理、心理已经衰退,因此与成年人相比,他们就显得心理较脆弱;然而,也不是说成年人一定不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有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成年人,同样会产生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1种或者是多种情况——
  情绪改变:表面平静但是给人一种眼神游离的感觉,或者是惊慌失措、哭泣、脆弱、兴趣减退、情绪十分不稳定等。
  认知改变:患者会感觉到侵入性的气味、声音以及画面等,注意力不集中,遗忘或者是过度警觉,对他人完全不信任,甚至出现罪恶感。
  躯体不适:会经常感到疲劳、腰酸背痛、头痛、食欲改变以及失眠等。
  行为改变:出现一些奇怪的模仿行为、麻木、沉思,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过分投入活动或者是工作中,话多,滥用酒精药物,严重时会出现自杀的情况。
  目前,诊断急性应激障碍的工具主要有用于成年人的急性应激障碍访谈问卷、急性应激障碍量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以及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儿童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儿童急性应激核查表。
  根据急性应激反应的不同程度,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面对程度较轻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给予关怀、安慰,尽量减少事件对其身心的影响;如果这种方式不行,就要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咨詢师的帮助;倘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效果不大,就必须进行心理治疗,这就需要借助药物帮助,这里的药物只有拥有处方权的医生才能开具相关处方。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被完全击退的当下,要预防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传播和轻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亲人朋友之间多通过手机、互联网等交流;如果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可以先尝试接纳这些情绪,然后通过向家人诉说、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如果负面情绪持续得不到改善,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不过,临床发现,当应激源被消除后,大约2/3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一个月内缓解,80%患者的症状可在半年内缓解。有统计发现,疫情开始初期,各医院心理科咨询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来电占50%以上,而2周后下降至4.2%,这说明大众已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因缺少知识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15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