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章晓文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药物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手术;疗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亦不断发展及进步,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鼻腔疾病所占比例相对减少,而过敏性疾病逐渐增多,变应性鼻炎发病率亦逐步增加[1]。反复鼻塞、打喷嚏及流清鼻涕是其主要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及作息。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是困难的,临床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为主,药物控制欠佳者可进行翼管神经切断等手术治疗,但容易反复发作。对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者,可进行鼻中隔矫正以及下鼻甲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常会引发许多并发症,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治疗后极易复发,因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手术技术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干预,并分析其治疗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84例伴变应性鼻炎的中隔偏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对临床研究目的和过程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0岁~66岁,平均(43.55±11.2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均值(5.45±2.11)年。对照组:42例,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43.67±11.1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均值(5.51±2.21)年。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以及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中隔偏斜诊断标准,能配合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系统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药一次,根据病情的分度服药1~3周不等。每次口服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授权号:国家药品代码J20140048),每次喷洒128 μg。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侧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予以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药一次,根据病情的分度服药8~12周不等。手术过程:患者仰卧位,使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鼻黏膜的收敛以及表面麻醉,在鼻中隔其中一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L”形切口,将鼻中隔的粘骨膜与鼻中隔软骨、骨质分开,同法处理对侧粘骨膜。鼻中隔双侧的粘骨膜与其软骨以及骨质分离后,将偏曲的骨质切除,直至鼻中隔基本居中。鼻中隔软骨修整后,重新放入两层软骨膜间,切口缝合两针,双侧下鼻甲进行成形术处理。如有骨质增厚,则切除增厚的骨质,如骨质无增厚,则进行骨折外移。双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的距离大于3 mm。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并进行评分,总分0~3分,评分越低,症状越轻。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接受预定方案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未见疾病复发情况,有效为患者接受预定方案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接受预定方案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临床症状仍然较为明显,且疾病反复发作。同时,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勺橹⒆椿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项症状情况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数据分析结果高于对照组的85.71%,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2.5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疾病复发率为2.38%,数据分析结果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3讨论
  变应性鼻炎(AR)也称为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常通过特定的抗原刺激,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体征包括鼻黏膜水肿、苍白、下鼻甲水肿增大,主要临床症状有鼻痒、流清水样涕、打喷嚏、嗅觉减退以及鼻塞等等,严重者影响作息。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亿患者。糖皮质激素与抗组胺药物均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类型,尽管这一治疗方法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但是整体治疗效果有限,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明,药物治疗方案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手术治疗能够对鼻腔正常结构得到纠正和恢复,进而实现患者缺氧症状的改善和控制,避免鼻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应用鼻内镜,将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将鼻中隔上的黏膜剥离,堵塞血管腔隙,矫正偏曲,减少渗出组织;另一方面,手术治疗也有利于患者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的破坏,进而对神经反射的发生以及腺体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起到了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AR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两者发病时间以及季节不同。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一年内有超过6个月发病。由相应的变应原引起,主要是粉尘、动物毛、真菌等。该疾病可以在任何时候发展,过敏源接触的数量和时间长短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与敏感花粉授粉期相吻合。过敏性鼻炎本身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但重症者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工作、教育、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等等。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比例要比无过敏性鼻炎的人高出3%~8%,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复杂的挑战,近年来,由于过敏性鼻炎的病例越来越多,病人希望快速消除症状,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过敏性鼻炎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伴有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一般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等常规治疗方法,但效果不理想,易复发。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鼻结构进行恢复治疗,降低鼻内胆碱能神经的敏感度,控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此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可破坏分布于鼻中隔侧的前副交感神经纤维,进一步降低感觉神经功能,控制腺分泌,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也能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去除偏曲的骨质,改变原有结构,降低组织脱落的能力和反应性,减少结节。内镜手术可使手术视野更清晰,减少具有正常功能的黏膜损伤,有效矫正隔膜软骨畸形,同时减少隔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2]。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的避免鼻炎干燥萎缩。并且经过临床检验,采用鼻内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无出现鼻中隔穿孔、粘连等并发症,因此鼻内镜手术较为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总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鼻手术方法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恩芙.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06):67-69.
  [7] 张中宝,王琴,袁勇,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9,30(03):320-322.

nlc202211031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173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