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肺经郁热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建彪

  摘要:目的 探析对肺经郁热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4月~2022年4月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经中医辨证为肺经郁热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过敏性鼻炎对症治疗,观察组辅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证候积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过敏性鼻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经郁热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肺经郁热型;王不留行;贴压耳穴;临床疗效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名变应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为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为主要表现,为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其发病过程有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参与,也与神经递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P物质神经肽等密切相关,继而激发细胞膜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以组胺为主的多种炎症介质释放。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环境的变化及工业化的进程,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日趋增长。
  西医治疗药物主要有抗组织胺类、类固醇类,虽可缓解相关症状,但一旦停药后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且长期用药可引发相关不良反应。手术治疗主要是神经切断术、电灼术,但会损伤周围神经组织,从长远而言,并不利于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寻求对过敏性鼻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耳穴贴压是中医典型外治疗法,在现代医学理论支持下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本研究对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对肺经郁热型患者加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4月~2022年4月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经中医辨证为肺经郁热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4岁,平均(47.08±2.54)岁;病程3~10年,平均(6.12±1.45)年;常年性过敏性鼻炎3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3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3岁,平均(47.11±2.57)岁;病程3~12年,平均(6.71±1.45)年;常年性过敏性鼻炎4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36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
  诊断标准:(1)过敏性鼻炎患者均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中“鼻鼽”一证而确诊,均有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大多数对冷空气或花粉等过敏,遇寒或过敏性刺激则鼻流涕不止,喷嚏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专科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色淡白或红,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2)中医辨证风邪外袭,内有郁热型证候诊断标准:兼平素畏风怕冷,自 汗,咳嗽,气短,咽痒,口干烦热,鼻黏膜充血肿胀,舌质红,苔白或黄,脉细数。
  纳入标准:(1)患者诊断依据满足上述诊断标准;(2)患者处于症状发作期;(3)年龄15~65岁;(4)临床资料齐全;(5)在本研究前半年内为通过口服或者鼻喷方式应用免疫调节剂、激素制剂;(6)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者其他影响正常交流的情况;(2)合并严重全身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疾病;(4)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氯雷他定糖浆,每天口服1次,10 ml/次。中药方剂鼻敏汤,药材组成:生石膏30 g,麻黄3 g,黄芩、辛夷、茯苓、白术、桑白皮、黄芪、五味子等各10 g,薏苡仁20 g,夏枯草12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取药汁300 ml,早晚分用。连续用药1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取耳穴:内鼻、外鼻、肺、脾、肾上腺、风溪、皮质下等。贴穴方法:将各穴点用75%酒精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于选定穴位上,按压药籽,使耳部产生胀、重、痛的感X。每日患者自行按压3~5次,每穴按压5~10 min,力度要适中,3~4天换药1次,两耳交替进行,10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为喷嚏、鼻痒、流涕以及鼻塞等证候,0分表示无相关症状,3分表示症状对患者身体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表现越严重。
  (2)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鼻镜检查提示鼻黏膜正常,鼻腔无炎性分泌物,且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经2次治疗后病情稳定,或轻度鼻道作痒,鼻镜下鼻黏膜无明显水肿、苍白或炎性分泌物,但半年内有复发现象;好转,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为轻,发作次数减少,再次治疗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复发率:随访3个月,记录期间患者过敏性鼻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喷嚏、鼻痒、流涕及鼻塞等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nlc202211141916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过敏性鼻炎复发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
  3讨论
  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虽非重大疾病,但临床病情缠绵,反复难愈,无根本有效治疗方法。本病严重时影响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可诱发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发病虽以青壮年居多,但儿童亦不少见。本病为I型变态反应所致,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鼻甲冷冻、射频、激光、微波、手术等方法治疗为主,各种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但部分疗法副作用较大,病情易于反复。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鼻,《黄帝内经》称之为“明堂”,《东医宝鉴》名之为“神庐”。鼻居于面部中央,上窄下宽,上名为“山根”,下名为“准头”。准头两边隆起,名为鼻翼。鼻孔深部鼻隧,名为鼻道。中医认为鼻之生理功能为主司嗅觉、助喉发音、抵御外邪。内经认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闻香臭矣”,故肺气通利则鼻之嗅觉灵敏;喉与鼻同属肺系,喉上通于鼻,故鼻有助喉发声的作用。鼻与自然界相通,为“气之门户”,亦为外邪侵入人体之首冲。关于鼻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肺开窍于鼻,鼻准属于脾,鼻嗅赖于肝胆升发,鼻窍赖于肾养。鼻与经络亦广泛联系,尤与阳明经最为要切。《景岳全书・鼻》“经络所至,关乎阳明”。足阳明胃经行至鼻根、外鼻,手阳明大肠经循至鼻孔,手太阳小肠经走至鼻根,督脉下行鼻尖。
  中医认为,鼻病之因,不外乎二:一为外感六淫之邪,二为脏腑、气血经络阴阳失衡,功能失常,累及鼻窍。故因于风寒则清涕不止,碍于风热则浊涕不休,燥邪外袭则无涕衄血,湿热蕴脾则鼻红涕稠,肺气虚乏则寒嚏干萎,肺经热盛则热烂脓血,脾气虚衰则清涕鼻衄,胃火上攻则血势迅猛,胆热上攻则病及头目,肾阳虚衰则涕清如水。鼻鼽之中医辨证,肺气虚寒则清涕恶风,以温肺止流丹温肺散寒;脾气虚弱神疲鼻塞,以补中益气汤补气通窍;肾阳不足则形冷涕长,以金匮肾气丸温肾止涕;肺经伏热则鼻咽作痒,以辛夷清肺饮清肺利窍。它方如苍耳子散、桂枝汤、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皆可随证选用,加减调治。鼻鼽的常见针灸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耳穴贴压、蜂针、刺络放血、药物灸发泡疗法等等,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成本低廉,无副作用,显效快,是近年来治疗本病较为热门的疗法。
  本研究数据提示,观察组患者喷嚏、鼻痒、流涕及鼻塞等证候积分显著低于φ兆椋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辅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有令人满意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所取穴道均为典型抗过敏要穴,可以刺激鼻部的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发挥抗炎去肿的作用;此外,穴位贴压可提升患者机体免疫抵抗能力,从根本强化其抵抗外邪的能力。贴压穴位还可直接在病脏发挥作用,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扶正固本。
  综上所述,对肺经郁热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周浩,黄攀,等.加味玉屏风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2,44(2):431-434.

nlc2022111419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214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