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12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曙君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为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笔者对2005--2007年我院收治的、诊断明确的1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2例患儿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其中0~3岁25例,占22.3%,3~6岁35例,占31.3%,6~14岁52例,占46.4%;发病1~10d入院,住院时间3―16d。所有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痰液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结果均>1000拷贝),均常规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肌酶谱、肝功能、c反应蛋白,摄胸片,部分病例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
  
  
  2 结果
  
  全部患儿中仅有肺部表现(咳嗽、喘憋、胸痛及其他肺部表现)的63例,占56.2%,仅有肺外表现的7例,占6.3%,肺部表现合并有肺外表现的42例,占37.5%(表1,2)。肺外损害中,消化系统受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受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电图异常、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血液系统受损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肤受损表现为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泌尿系统受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脑炎。
  
  3 讨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肺部及肺外多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倾向于:①肺炎支原体的直接侵袭。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的呼吸系统以外部位,用PCR和培养方法证实肺炎支原体的存在;②免疫机制。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脑、肾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自身免疫性损害。本文资料也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肺部表现外,常有肺外表现,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婴幼儿以发热、喘憋为多见,年长儿以发热、顽固性咳嗽以及肺外表现为多(有肺外表现者中6~14岁患儿35例,占71.4%)。按肺外损害发生率高低依次排序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易使病情复杂或加重病情,不易确诊,延误治疗。因此,患儿同时或先后发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受损的表现时,均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给予常规排查。本组病例经对症及红霉素和(或)阿奇霉素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随访3~4个月无后遗症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54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