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可降低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对发热病程长及慢性咳嗽、病情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误诊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韶钢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科住院部接诊的82例患者,采用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血常规、胸片等多种手段,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结果:本文中患者有典型表现及非特异性表现,均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得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总结经验,MP感染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应提高临床医师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敏感度,及早完善相关检查,可大大减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可通过滤菌器,大多数兼性厌氧,培养时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发病机理多为以下几种:病原体直接侵犯、神经毒素养介导的损害、免疫机制介导的损伤;肺外可表现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损害、肌肉及关节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现通过对我院呼吸内科及儿科住院部工作中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明确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患8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为68岁,其中女性为46例,男性为36例。
  1.2 临床症状 年龄小于3岁患儿多伴有喘息;3岁至青年期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病程后期多伴有干咳,并于热退后出现咳痰,部分甚至出现心悸胸闷不适,甚至多系统出现损害表现。
  1.3 体征 年龄小于3岁患儿肺部体征较多;年长儿多伴有干咳并持续发热,大部分成人多无明显阳性体征,甚至仅有咽部轻微充血。
  1.4 影像学检查 包括胸片、肺部CT及磁核检查,也表现为婴幼儿期的多样性表现,年长儿与成人可表现为肺内多段感染病灶,各肺叶均可出现,部分并发肺结段性支气管扩张及小气囊样改变,可累及胸膜引起增厚改变。
  1.5 实验性检查 82例无例外均提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高滴度,本院采用滴度超过1:40为阳性,部分患者高达1:5200,病前病后滴度改变上升超过4倍有临床意义;小婴幼儿可采用咽唾液检查减少采血困难;每例病患反应蛋白、血沉、链球菌滴度、结核抗体检测、血培养、痰培养、心肌酶、肝肾功能检测、PPD试验、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
  2 治疗和预后的判定
  2.1 针对小婴儿,[1]多为合并性感染,病初多表现为病毒感染,病程中需加强呼吸道护理,减轻喘息症状,小于6岁儿可采用红霉素静滴,剂量为15-30mg/kg,根据病情变化可考虑采用持续静滴或口服相结合的方法,总疗程共2周;大于6岁以上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7.5-10mg/kg的序贯疗法;均在病后1个月、3个月、半年多次复查特异性抗体了解滴度的改变,如有肺外表现如心肌炎、肾炎、肝炎等患者,需密切复查相关资料。
  2.2 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提示滴度平稳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恢复,肺部病灶吸收消散,并无一例发生肺部不可逆性改变。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为[2]以发热和咳嗽起病,有痰且粘稠,病情反复者;咳嗽较重且肺部体征轻微,胸片呈现显著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分类可提示轻度上升、正常或减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无效;血液支原体抗体或咽拭子提示阳性。符合上述1-4项者可拟诊为支原体感染;同时符合第5项可确诊。轻者多为年长儿及成年患儿,尤其是大于6岁儿童,其免疫能力已达到成人水平,需密切留意小婴幼儿的支原体感染,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在逐年上升,新进展[3]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已经超过肺炎链球菌,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致病原,目前对支原体的检测早期仍存有困难,且血培养及痰培养阳性率低,[4]时间长,因此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性,及早完善相关检查,可大大减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刘云琴,藏永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4例临床分析.新疆医学,2010,40: 39.
  [2] 张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误诊12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3(6): 812.
  [3] 庄亚琴.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19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7,18(10):53.
  [4] 逮云宏.38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09,1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57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