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5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海淑 吴大明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分析55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后53例痊愈,2例2-3个月后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MP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少痰;肺部体征少、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62(2007)04-0331-0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全年都有散发感染,常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近年来,MP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住的55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均为住院且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占同期住院肺炎患儿的15.7%,诊断均符合支原体感染的标准。其中男23例,女32例,男:女为1:1.4。年龄8个月-12岁,其中8个月-3岁6例(10.9%);-6岁24例(43.6%);>6岁25例(45.5%)。55例患儿中52例有集体生活史,占94.5%。病程1-60d,平均8.7d。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秋冬季发病34例,占61.8%。
  
  1.2 临床表现
  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发热51例(92.7%),其中体温<38℃7例,38-39℃22例,>39℃26例,以弛张热或不规则发热为主,热程2-15d。55例患儿均有咳嗽,有单声、阵咳、连声咳,部分有刺激性呛咳,32例(58.2%)以干咳为主;23例(41.8%)伴有咳痰,其中2例为淡黄色粘痰,其余21例为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体征:入院时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8例单侧、13例双侧可闻及中细湿哕音,1例可闻及哮鸣音,5例可闻及痰鸣音,23例单侧呼吸音降低,2例双侧呼吸音降低。其他表现有气促、气喘、发绀、胸痛等。27例伴发肺外表现,以年长儿为多见,其中消化系统受累13例,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泌尿系统受累7例,表现为尿常规异常,出现菌尿、血尿、蛋白尿等;血液系统受累5例,其中血红蛋白减少4例(<105 g・L-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神经系统受累4例,表现为头痛;皮肤黏膜受损3例,其中荨麻疹2例、斑丘疹1例,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入院后2-4d抽静脉血查MP-IgM,53例阳性,另外2例1周后复查亦呈阳性。冷凝集试验阳性9例(16.4%),滴度为1:32-1:256。末梢血白细胞<4.0×109L-11例(1.8%);(4.0-10.0)×109L-135例(63.6%),>10.0×109L-119例(34.6%)。
  
  1.4 X线胸片表现
  55例X线胸片均显示异常,其中单侧改变37例(67.3%)。诊断为小叶性48例、间质性6例、大叶性1例,其中肺门模糊、增浓13例。双侧肺纹理增多、模糊7例;肺野下部小片状模糊影29例;双侧多发(右肺上野、左肺下野)大片密度增高影1例;右肺上野大片状模糊影3例;右肺中野大片状模糊影1例,并伴有胸膜反应(少量胸腔积液);右肺下野大片状模糊影5例,其中右肋膈角模糊1例;左肺中野内带见大片状模糊影3例;左肺下野大片状模糊影6例,其中左肋膈角模糊3例。
  
  1.5 治疗与转归
  应用红霉素25-30mg・kg-1・d-1静脉点滴10-14d,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后出院,继续口服红霉素,总疗程3周左右。红霉素不能耐受的3例改用阿奇霉素5-10mg・kg-1・d-1,静脉点滴5-7d后改为口服,总疗程3周。53例痊愈,2例2-3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正规治疗后痊愈。
  
  2 讨 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MP肺炎具有小范围内流行的特点,全年都有发病,深秋和初冬为高发季节。本组患儿大多有集体生活史,秋冬季发病占61.8%;以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多发,女性高于男性,与国内有关报道相符。国外报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可达45%,本组为49%,与国外报道接近。MP感染引起的多系统损害与病原体的直接侵入和免疫反应两者有关。MP进入呼吸道后,通过其表面的P1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MP抗原与人体的脑、心、肝、肾、皮肤、肌肉等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损伤;MP感染后至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NO等分泌异常,引起免疫紊乱,多系统器官受损。此外,MP感染的临床和x线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比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MP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清IgM抗体、冷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检查是目前诊断MP感染的最好方法。本组行MP-IgM检测均为阳性,特异性强,对早期诊断有帮助。本组冷凝集试验阳性占16.4%,不具特异性,但其阳性病例多提示病情偏重。MP无细胞壁,胞体内含有RNA和DNA,因此仅可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对MP无效。治疗MP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MP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组患儿选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MP感染的特点是:多发于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起病较缓慢,病程长;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痰少;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部分病人有肺外表现。对疑似病例应尽早作血清学检测,确诊后必须给予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防止病情复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58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