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系统病理征的缓解及住院日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丙种球蛋白;治疗应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4岁的幼儿。近年在全国许多城市暴发流行,呈现出“早发病、来势猛、病情重”的特点,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其主要病原菌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病毒71型[1]。主要临床表现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一般症状较轻,患儿可顺利恢复,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重症病例有较高的病死率[2]。我科采用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3例,是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腔及肛周,口腔内的表现为舌、硬腭、软腭、颊黏膜等处散在的疱疹或溃疡,伴有口腔疼痛及流涎;手、足和臀部表现为斑丘疹或疱疹。持续发热3 d以上48例,同时伴有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39例;频繁呕吐32例;神经系统病理征阳性3例。将93例患儿按治疗用药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0.6~10岁,平均(3.4±0.9)岁;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0.5~13岁,平均(4.4±0.7)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皮疹程度、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炎、抗病毒、补液、退热、疱疹处外敷药物等一般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0.5 g/kg/d静脉滴注。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热退,头痛、呕吐、神经系统病理征缓解、住院日数指标变化。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学检查:WBC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心肌酶谱;(2)脑电图;(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头颅CT等。
  1.3疗效评价用药后48 h,体温正常,疱疹开始结痂,无新皮疹出现;有效:用药后48 h,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用药后48 h,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0. 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结果
  观察组显效及有效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1%,平均住院天数6.3±3.5天;对照组显效及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36%,平均住院天数7.2±4.7天。2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3讨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可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根据病程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Ⅰ期为普通型病例,Ⅱ期、Ⅲ期为重症病例,Ⅳ期为恢复期。绝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若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进而发展为呼吸衰竭为主的全身多脏器功能综合征,可发生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短时间内导致死亡[3]。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大多数为肠道病毒,属RNA病毒,大多数为EV71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生命体征支持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供体混合血浆中提取出的, IgG占95% ~99. 5%,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患儿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调整功能。它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可与病毒颗粒表面上有活性的部分结合,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失去了感染力,抑制了病毒繁殖,减少了排毒量与排毒时间,同时通过多个途径下调免疫应答,封闭了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了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4]。IVIG不仅参与体液免疫亦参与细胞免疫,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具有中和病原体、激活补体,促进细胞吞噬功能,能有效地抵抗严重感染[5]。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病毒抗体,中和脑内病毒抗原与释放的有害物质,减少脱髓鞘的程度,及早缓解高浓度病毒血症对机体的损伤。丙种球蛋白所含独特型抗体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故静脉丙球能增强身体抵抗病毒,使手足口病发热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敬华,刘双林.肠道病毒71型与儿童手足口病[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336-33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S].医药导报,2009,28(2):404-405
  [3]杜杰,丁振涛,万俊峰.阜阳市手足口病死亡患儿流行病血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3):256-257・
  [4]杨锡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7): 399
  [5]张石枚.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7): 4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60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