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我科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除1例自动出院,1例好转,其余均治愈。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8~75岁。左下肢18例,右下肢8例,病程8~14天,主要临床表现:下肢水肿,疼痛,局部皮肤颜色青紫,淤血,浅静脉曲张,皮温升高。均经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经抗凝、溶栓治疗,1例自动出院,1例好转,其余均治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使病人感到恐惧,情绪低落担心肢体是否会残疾,能否治愈,会不会截肢,有无后遗症等,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以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止痛、镇静。
  
  2.2 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低盐饮食。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增加腹压导致血栓脱落。
  
  2.3 注意保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组织缺血缺氧,皮温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四肢厥冷,以肢端为重,有的甚至出现花斑,需采取保暖措施,但不宜采用冷、热敷方法。因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血供,而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加致使缺氧加剧。室温要保持在20~22℃,患肢采用湿热敷温度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起到减轻疼痛与促进炎症吸收的效果。
  
  2.4 密切观察病人患肢的疼痛和肿胀情况
  触摸患肢动脉搏动,指压毛细血管的充盈度。同时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色泽、弹性和患肢的感觉。每日测量周径并记录,测量方法可采用以膝关节为中心膝上15cm和膝下10cm处测量周径,并与溶栓前对比,以观察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情况。
  
  2.5 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严禁热敷、针刺、按摩、挤压患肢,严格制动,以利静脉回流,增进消肿及防止血栓脱落栓塞重要器官。若病人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同时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2.6 药物治疗护理
  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等。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出血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85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