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石海澄临床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678.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7-02
  
  石海澄主任医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石氏年少时师从当地名中医刘绍裘,悬壶10余年,又转习西医两年,临证取两者之长,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对老师临证经验很有体会,现对其经验、学术思想总结简介如下。
  1 病证结合 分期辨治
  病证结合,分期辨治。石师认为中医多在宏观上认识疾病,治疗上侧重于整体宏观,对于改善体质、功能状态具有明显优势,但忽视微观状态和局部病理特点。因此,当疾病处于潜伏期或不表现出典型症状时,诊断辨证就十分困难,从而使治疗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现代西医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以及更深的层次来认识病理状态,重视局部病变和形态结构,治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针对性,但忽视了整体状态,对改善体质及整体功能效果不明显。人是一个物质和功能、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的有机体。因此,临床必须把西医诊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徐灵胎云:“有一病必有一主证”,这里的证是指病机病理。任何疾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病理变化,任何症状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都是基本病理变化的表现,随着病理的不断演变,其表现又有所不同。故病证结合必须按病理变化的规律和阶段性特点进行辨治。如石师治疗乙型肝炎,认为核心病理是乙肝病毒对肝脏损害,治疗主张审证求因,治证抗毒。但乙肝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主要是病毒侵袭,损伤肝脏,邪实为主,湿热为重,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呈现肝郁脾虚,治疗上以扶脾养肝、疏肝解毒为主。后期累及脾肾,脾肾亏虚,常夹气滞血瘀,治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理气活血为主。他分别拟定了乙肝解毒汤、病毒清汤、扶脾养肝汤、玄驹肝宝汤、乙肝康复汤。
  2 攻邪养正 调和气血
  《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治疗上倡导攻邪养正。后世医家据此各有发挥,张从正力主攻邪法,《儒门事亲》云:“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化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气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张介宾说:“正已夺而邪方盛者,将顾其正而补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见有不的,则四省细致,此其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标也。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变生,则措手不及。故治虚邪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至于害。”石氏博采诸家之长,认为感邪发病,既有正气已虚之内因,又有邪气伤正之变,邪不去则正难复,正不复则邪难拒。疾病不仅存在典型的正虚证、邪实证,而且存在隐虚证、急虚证、隐实证,总以虚实夹杂为特点。隐虚证是发病的基础,主要指脏腑功能低下、气血不足、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只有通过相关检查才能被发现。由于隐虚证的存在,则不耐邪气,极易感受邪气为病。邪气盛实,损伤正气则由实致虚,则形成急虚证。当正可抗邪时,或邪微不足以即时生病,则不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此时邪气伏于内,则形成隐实证。隐实证见于疾病潜伏期,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疾病由于脏腑功能不足,气化低下,则痰湿内生和气血运行无力,从而气滞血瘀和痰湿内阻,且易感邪为患,由虚生成实,发展到一定阶段则痰湿壅盛、瘀滞明显,从而表现出典型的实证重症。故石氏认为治病自始至终当攻补兼施,邪盛者攻邪为主,佐以护正;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主,佐以攻邪。如治乙肝属湿热证之乙肝解毒汤重用黄芪,脾肾亏虚证之玄驹肝宝汤重用茵陈。
  气血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石师认为无论外邪入侵,还是七情内伤,皆可影响气血运行和气血生化。外邪入侵,损伤脏腑经络,直折气血,则气血受损,运行不畅。寒则气敛血凝,热则气泄血热,湿则粘滞静脉营血,风中则动摇气血。脏腑受损,功能低下,一则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乏源而虚弱。二则气血运行失常。心损鼓动无力和运行失常,血运不畅;肺损则百脉失朝和宣布无权;肝损则疏泄失职,气机不利;脾损则运化不利,生化不足,摄血无权;肾损则元气失固,气化乏源,精血不生。故无论何种疾病,其病理变化不离气血,攻邪养正又当以调和气血为目的。邪盛者攻邪以安气血,正虚者扶正以养气血,务使气血调和、气血旺盛、运行通畅。石师临证,热病佐用牡丹皮、赤芍、丹参、柴胡凉血和血,寒凝者佐以当归、川芎、丹参、木香温行气血,久病入络则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香附理气通络、活养相兼。如治高血压,以自拟活血通脉稳压汤为基本方调和气血;治胃病之龙山胃乐汤,药用陈皮、丹参、三七;治乙肝之各方均用丹参、柴胡;均佐以理气活血。
  3 善用草药和大方治奇疾
  石师认为人工种植之药材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受经济利益驱动而不严格依时采集,致使药物有效成分少,作用弱。生长在山林中的天然药材,由于环境好、污染少、生长期长,从而有效成分多,疗效好。因此,他十分重视草药的使用。为寻找有效草药,他先后拜访民间医师、药农数十人,深入本土龙山、湘西、四川、广西等大山挖采草药,收集民间治病经验,整理收集了上万个民间单方验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去粗取精,筛选出了上百个有效验方。如治疗胃病以峨参为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善用三叶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以石仙桃为主药,治疗乙肝用田基黄、水田七、岗梅、满天星,治疗恶性肿瘤用滴水珠,止痛用鸡矢藤,治风湿类病用七叶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峨参、水田七等,就是来自于他的经验。
  石师认为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而人体是一个有多组织器官多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疾病的发生虽然有特定部位,但不单纯局限于一个脏腑或某一部位,而是涉及到全身的机能活动,仅凭几味药则难收一功。临证遣方用药既要考虑到主发病因和主要部位,又要考虑到其他因素以及全身机能状况。故石师临证善用大方治奇疾,处方用药常在15种以上。如治疗风湿类病的灭湿搜风痛汤、活络效灵药达35种,治疗胃病的龙山胃乐汤和治疗肺癌的保肺消瘤汤用药达30种。
  石师还认为用药如用兵,贵在重兵速战,中草药的疗效虽然是肯定的,但起作用的有效成份在原药材中所占比例仍使较少的,疑难杂症屡治未效,固然与医者的经验水平相关、但与药量不足密切相关。治疗沉疾痼疴奇疾,药物必须重用,如石仙桃常用量为30-50克,黄芪常用量为100克。
  作者单位:417126 湖南省涟源市田心卫生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35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