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可“滥补”六味地黄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长海 王治英

  【病例一】王师傅退休后赋闲在家,以前身体状况还行,可退休后病就出来了。近半年来,他每天早上天刚亮,肚子就咕咕响,得赶快上厕所,要是慢点就坏事。另外,不知怎么回事,王师傅经常觉得身上发冷,每到下午就受不了,并容易感冒。为此,他苦恼不已。王师傅的儿子特孝顺,为父亲咨询了某专家,说是免疫力低下,要好好补补,提高免疫力,并建议服用六味地黄丸。但服用半月后,一点效果也没有,而且胃疼胃胀、腹泻更厉害了。
  【病例二】小李新婚不久,又加上业务繁忙,好好的身体突然不舒服了。每到晚上睡觉就盗汗,而且心烦意乱,手心脚心如同火烤,腰膝酸软疼痛,口干舌燥。听人说是肾虚,就找老中医调治。老中医判断其为肾火过旺,阴津亏虚。嘱其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蜜丸),早晚各1次。没几天,症状明显好转。为了病情早日恢复,小李自作主张,每天服用4次,这一吃不要紧,几天都没有解出大便,胃胀得厉害,食欲骤降,痛苦不堪。
  
  这都是不恰当运用六味地黄丸造成的“胃病”。
  病例一是因为错误用药,本来王师傅的病史清楚,是五更泄泻,又称鸡鸣泻,根据症状当辨证为脾肾阳虚。故治疗应该温补脾肾之阳气,暖脾止泻。而用了六味地黄丸后,因本药滋腻,主阴,用之更伤阳气,症状加重就不难理解了。病例二则是辨证准确,用药合理,而且效果已经显现。错就错在,不该自作主张,过量服用,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故而胃胀不适。
  六味地黄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由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去桂枝、附子化裁而成,本用于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诸证。后世医家则将其不断演化,渐成为补肾阴之名方。其组方原理明晰,比例固定,三补三泻,其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味补药,泽泻、茯苓、丹皮为三味泻药,熟地黄8份,山药、山茱萸各4份,丹皮、泽泻、茯苓各3份。总体而言补药的用量大于泻药的用量,以补药为主,补中有泻,相辅相成。正因为此,传统工艺特别讲究,其中生地要用黄酒浸泡,而后九蒸九晒,如此炮制后熟地甜味增加。而且在制蜜丸时加入大量蜂蜜炼制,质地浓厚滋腻,含糖量明显升高,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故易影响消化功能,造成胃部不适。
  常言说,“是药三分毒”,至今中医医籍虽没有六味地黄丸的毒副作用详细记载,但依笔者之见,这种副作用还是有的。尤其是脾虚湿盛、消化功能不佳者更容易发生。因此,笔者建议在服用六味地黄丸时不能错服、乱服、滥服,要讲究科学原则,根据病情选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醒您
  “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亏虚的千古名方,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的飞速发展,其新的功能被不断发现,至今已证明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改善性功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有些人将之视为补养药而盲目服用,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当引以为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85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