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腹泻230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查萍 傅小云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婴幼儿腹泻病人230例采取中医辨证分型,神阙穴帖敷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痊愈占83.04%;好转占10.00%,无效占6.96%,总有效率为93.04%。结论:神阙穴帖敷相应的药物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神阙穴帖敷;腹泻;婴幼儿
  
  我中心2010年3月1日-2011年5月1日应用中医辨证分型,神阙穴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病人230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30例中,男101人,女129人;年龄最小的46天,最大的5岁,0-18月发病率最高。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6个月。湿热型111例,伤食型53例,虚寒型66例。腹泻每天3――5次63例,6――9次132例,10次以上35例
  2.辨证分型
  湿热型:夏秋季节最为多见,泻下急迫,黄色或黄青色,状若蛋花汤样便,秽臭气,每日泻10次以上,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发红。指纹浮浅、色红紫,舌质红、苔白腻。若舌面少津而干,提示阴液已伤。
  伤食型:多由乳食过量,或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损伤而引起的腹泻,多呕吐,腹胀,啼哭,食欲不振,大便恶臭,夹杂不消化食物。指纹明显,舌苔较厚腻。
  虚寒型:多见于患儿体质较差,脾胃虚弱,常因服冷饮、受惊、惊吓等原因引起脾运化失调,大便次数增多,日数次至10余次,食后即便,水样便或稀溏,色淡黄或淡绿,气清腥,腹隐痛,喜按揉,口不渴,小便清,病情较长,时轻时重。形体瘦弱,面色苍黄,指纹色淡纹细,沉稳不显,舌质淡,苔薄白。
  3.治疗方法
  3.1湿热型止泻散:苍术、川黄连、车前子、滑石、冰片共为细末,装瓶内密闭保存备用,使用时用稀蒜汁调和。
  3.2伤食型止泻散:槟榔、鸡内金、山楂共为细末,装入瓶内备用,使用时,用陈醋调和。
  3.3虚寒型止泻散:吴茱萸、干姜、白胡椒、石榴皮共为细末装瓶内备用,使用时用75%酒精调和。
  3.4使用方法:根据辨证取其相应的止泻散(2克左右)与调和剂进行调和,稀稠适中,贴敷于患儿神阙(肚脐)穴上,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3次为1疗程,显效而未愈者可继续帖敷。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好转:大便基本成形,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无效:敷贴3次,大便次数无减,临床症状无改变者。
  治疗结果:230例,痊愈191例,占83.04%;好转23例,占10.00%,无效16例,占6.96%,总有效率为93.04%。
  5.讨论与体会
  5.1辨证分型药物贴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简便,疗程短,药源广,价格便宜,疗效好,患儿乐于接受。
  5.2古今都有贴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论述,查阅有关资料,多用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香燥类药物组合,只能对一部分腹泻患儿有效。本文突出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
  5.3机理研讨:药物贴脐疗法,是将药物放于脐窝后外固定,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属于皮肤给药途径的范畴。祖国医学对于药物经皮肤吸收的治疗作用早有认识,历代医籍都有不少内病外治的记载,现代医学对药物经皮肤吸收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减少了口服给药与注射给药途径的弊端,提高了预防与治疗疾病的效果。
  肚脐为神阙穴,属于任脉经的穴位。任脉属阴脉之海,和督脉相表里,总督人体诸经百脉。从现代医学来看,在脐皮肤穿透吸收后,药物除进入微循环外,可直接扩散到脐下腹膜的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而入体循环。所以,经脐皮肤吸收的药物作用比较迅速,被吸收的药物直达病所,极少数通过肝脏,可免遭破坏,故脐疗效果显著。
  5.4注意事项:本疗法适用于轻、中度婴幼儿腹泻患者,重症及险症者必须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患儿脐围有破溃糜烂者,暂不用此疗法。
  参考文献:
  [1]陈荣华,陈吉庆.儿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08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