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药食同源”话药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德 子

  很久以来,药膳就是我国医苑的一支奇葩,历经了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内经知要》中就有“半夏粳米粥”、“当归羊肉汤”的记载。后经历代医药学家的整理,逐步走向完善。如今药膳已发展成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独特保健方式。
  药膳是药物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营养食品,经过烹调加工,达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既有食物的美味,又有药物作用的上等佳肴,满足了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口味,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从营养学角度看,药膳食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药膳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用料。气虚者用补气药膳,血虚者用补血药膳。作为辅助治疗,使食物与药物互补,相得益彰,起到异曲同工效果。
  (2)选择食品因病而异。如热性病(中暑等)宜选择寒凉食品,像苦瓜、绿豆、冬瓜等。寒性病(腹中冷痛等)宜选择具有温热性食品,像肉桂、茴香等。血虚者宜选择补血食物大枣、花生等。阴虚者宜选择滋阳食品,像枸杞子、百合等。
  (3)药膳以传统的烹调方法,通过蒸、煮、炖等,尽量减少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4)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不同于服药治病,只能通过适当的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
  中药素有“药食同源”之说,我们吃的五谷杂粮以及蔬菜水果都具有不同的药性。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中药的某些理论也适用于食物,即中医所说的“四性五味”。“四性”有寒、热、温、凉之别,“五味”即甘、酸、咸、苦、辛。“气味合”指“四性”要适宜,“五昧”要调和。
  中医讲的“十八反十九畏”,是指食物与药物之间,食物与食物之间的禁忌。凡是与四性五味、归经等理论相悖的药食配伍,均属禁忌之列。因此,药膳不可随意吃。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禁忌如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肉反乌海、桔梗、黄连、百合等;羊肉忌丹砂、铜、反半夏、菖蒲;狗肉忌杏仁,反商陆;鲫鱼忌麦冬、萝卜,反厚朴……食物之间的配伍亦有禁忌,如猪血忌荞麦、黄豆;鲤鱼忌狗肉;鸭蛋忌李子、桑椹;鸡肉忌芥末、糯米;鳖肉忌猪肉、兔肉;狗肉忌蒜;羊肉忌醋;蜂蜜忌葱、莴苣;鸭肉忌木耳、豆豉等等。
  疾病与食物之间也有禁忌。如心脏病忌咸食,肝病禁忌辛辣,肺病忌食苦,脾病忌酸,肾病禁食甜……
  此外,药膳与人的年龄、体质等也有很大关系。小儿体质娇嫩,药膳中不宜有大寒大热食品。老年人多肝肾不足,药膳中不宜温燥。孕妇不宜用活血滑利作用的药膳,否则对胎儿不利。同时,药膳也应考虑天时地利因素。不同地区因气候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阴雨多的潮湿地区,饮食宜多温燥辛辣;寒冷的北方饮食宜多热而滋腻;而炎热的南方则宜食清凉甘淡,这些因素,在药膳选料时都应考虑进去。
  还有,中医讲的“归经”,是指同性味的食物与人体内脏有着特殊的亲和力。所谓“五味人口,各有所走”,是也。如酸入肝,走筋;苦人心,走骨;甘入脾,走肉;辛人肺,走气;咸入肾,走血。这些,同样是药膳食疗应遵循的原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23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