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压监测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宁玲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从115 mm Hg开始和心血管风险之间呈连续的正线性关系,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调查和健康状况调查》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0亿,无论北方或南方,无论城市或农村,血压控制率均<10%。
  2008年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群脑卒中死亡人数是心肌梗死死亡人数的3~5倍。
  鉴于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脑卒中成明确的正相关关系,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亟需加强高血压知识普及和提高血压控制率。
  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中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目、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病,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程度,根据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的策略。
  根据血压、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状态。
  
  建议
  ●>18岁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血压1次,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血压至少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血压2次。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总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根据《2005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结合《2007ESC/ESH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①对于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初发高血压患者,均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级高血压[收缩压(SBP)140~159 mm Hg或舒张压(DBP)90~99 mm Hg]干预数月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SBP 160~179 mm Hg或DBP 100~109 mm Hg)干预数周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SBP≥180 mm Hg或DBP≥110 mm Hg)立即药物治疗。②对于有1~2个危险因素的初发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SBP 120~129或DBP 80~84 mm Hg)和正常高值血压(SBP 130~139或DBP 85~89 mm Hg)改变生活方式,1级和2级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SBP≥180或DBP≥110 mm Hg)立即药物治疗。③有>3个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有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者改变生活方式即可,正常高值血压及1~3级均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同时药物治疗。长期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根据血压水平给予降压药物治疗。④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糖尿病、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患者至少降至<130/80 mm H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0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