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卫东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将7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另设非过敏性紫癜对照组30例,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微量蛋白(Alb)。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尿β2-M和尿Alb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尿β2-M和尿Alb均低于对照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贝那普利 缬沙坦 紫癜性肾炎
  
  为寻找预防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有效措施,我科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尿常规正常的HSP患儿79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5例,女34例;皮肤型32例、关节型12例、腹型5例、混合型30例;年龄7~13岁;病程3天~1年。随机分成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41例,对照治疗组38例,经X>/sup>2检验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sup>20.154,P>0.05),具有可比性。另设非HSP对照组30例,均来自我科轻症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儿。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9.5±2.6)岁,以往均无肾脏疾患史。
  治疗方法: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及对照治疗组均采用脱敏(静脉滴注钙剂或口服扑尔敏)、改变血管脆性(维生素C、复方芦丁)及对症治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贝那普利片,2.5mg/次,1次/日;缬沙坦片10mg/次,1次/日,连用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口服。
  标本采集与检测:3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检测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尿β2-M、尿Alb、肝肾功能、血β2-M。取清晨新鲜中段尿10ml,-2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β2-M和尿Alb,放免盒由北京北方免疫计技术研究所提供,用SN-695型智能放免测量仪测定。
  随访:所有患儿第1个月尿常规检查每周1次,第2、3个月每周2次,以后每月1次;治疗后满3个月、6个月来院检测尿β2-M和尿Alb。随访至今,随访中出现尿常规异常者8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共76例。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数据以表示。
  
  结 果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及对照治疗组在入院时尿β2-M和尿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t0.66,P>0.05),但与非HSP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个月后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尿β2-M和尿Alb低于对照治疗组,两组相比(t6.78,P<0.01; t2.47,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尿β2-M和尿Alb仍低于对照治疗组,两组相比(t9.27,P<0.01; t5.59,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随访6个月后,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继续随访40例,尿常规异常者1例(2.5%),对照治疗组随访36例,尿常规异常者7例(1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中华儿科学会肾脏组对全国10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紫癜性肾炎(HSPN)仅次于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而居于第3位。紫癜性肾炎为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但是由于无任何肾脏损害的临床症状,以及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和肾脏症状出现的之间的延误,都有可能低估过敏性紫癜侵犯肾脏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侵犯肾脏的比例逐步上升[1]。
  国内儿科报告HSPN发生率为11.0%~47.5%,国外以肾活检为准,则高达90%以上。HSP患儿虽然尿常规多次检查阴性,但尿β2-M和尿Alb已升高,提示其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明显增高,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到损害。足细胞是肾小球主要固有细胞之一。Nephrin是足细胞上发现的第一个跨膜糖蛋白,它是维持裂孔膜结构完整的重要成分,当足细胞裂孔膜结构损伤,足细胞的丢失导致肾脏疾病的进展。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Nephrin的表达下调,足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说明ACEI类药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足细胞的损伤和肾小球疾病的进展,在引起Nephrin下调的机制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2]。Dudley等[3]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HSPN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是由于原发免疫病理过程持续活动和持续性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分别从两种不同的途径阻断HSPN的发病过程,均对减轻尿蛋白、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的进展有所裨益。两类药物联合应用能增强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4]。
  本文资料表明,治疗前两组患儿尿β2-M和尿Alb明显高于非HSP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可见HSPN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尿微量蛋白的检测,而不是尿常规。当然,肾活检是判断HSP肾脏受累与否及受累程度的金标准,但依我国国情绝大多数患儿很难做到,因此,尿β2-M和尿Alb测定对估计肾脏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HSP41例,结果表明:3个月、6个月后尿β2-M和尿Alb低于对照治疗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后尿β2-M和尿Alb与非HSP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提示在HSP早期运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显著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有效预防HSP肾损害,延缓疾病进展。
  贝那普利及缬沙坦均采用口服,操作方便,且均采用小剂量范畴,不需实验室监测,药价便宜,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在使用过程中,有1例患儿出现轻咳,一周后自行消失。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早期治疗HSP能达到既有效的治疗,又安全可靠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祥鳌.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疗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8,10(6):134.
  2 Hulthen UL.Nephrin:a pivotal molecule in proteinuria influenced by angetensin Ⅱ.J Hypertension,2003,21(1):209-216.
  3 Dudley J,Afifi E,Gardner A et al.polymorphism of the ACE gene i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Pediatr Nephrol,2000,14(3):218-220.
  4 刘冰.儿童紫癜性肾炎治疗研究现状.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534-5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6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