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部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1988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健

  摘 要 目的:观察腹部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就诊的腹泻病患儿2988例分为经皮给药治疗组(1988例)和对照组(100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为小儿腹泻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小儿腹泻 电超导靶向 经皮给药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并发症多,尤其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为减轻患儿治疗痛苦,提高疗效,我们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电超导靶向中药经皮给药方法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理想。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2988例(包括住院及门诊留诊观察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中腹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761例,女1227例;3个月~1岁1436例,1~3岁1552例,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298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1988例)和对照组(1000例),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口服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加用腹部电超导靶向中药经皮给药治疗,采用北京诺亚同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超声电导仪和耦合凝胶贴片进行靶位经皮给药治疗,将贴片固定在治疗发射头凹槽内,将耦合凝胶药片(中药止泻合剂)放置于贴片的凹槽内,固定在治疗部位(腹部天枢穴),连接电极板,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各治疗参数(≤1岁:电导强度2档;超声强度1档;频率1档;致孔强度2档;治疗时间15分钟。1~3岁:电导强度3档;超声强度2档;频率1~2档;致孔强度3档;治疗时间20分钟),1次/日,3~5天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每日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全身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72小时后腹泻次数≤3次/日,大便性状基本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小时后腹泻次数≤4次/日,大便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小时后粪便性状、腹泻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④总有效:7天内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减轻。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SPSS 10.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疗效比较应用X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发热、粪便性状好转时间、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及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86.2%,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显效率63.2%,总有效率9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于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只有6例患儿在接触贴片局部皮肤出现过敏性皮疹,停止治疗后消退。
  
  讨 论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综合征,可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治疗中以口服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祛除病因、防治并发症为主。但由于小儿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困难,往往造成治疗不系统,导致疗效不佳或发展为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经皮给药治疗技术治疗无痛苦,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的第3条给药途径,特别适用于小儿。现代经皮给药技术是药物通过理化作用透过完整皮肤定向、定量、定速、定位的进入病变组织和器官,达到内病外治目的。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技术是电致孔技术、超声空化技术和离子导入技术3种物理方法的结合,作用相互协同与叠加,达到局部靶向经皮给药目的,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2]。
  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技术治疗原理是通过水化剂、角质层剥离剂对皮肤进行热处理,增加其通透性;通过电致孔产生生物孔道;通过超声波加强生物孔道通透性,使药物分子沿声波传播方向运动;离子导入的电泳作用使药物离子定向运转;以上综合叠加作用使药物经皮肤向靶组织转运,在病变组织形成药物高浓度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它可以将中西药的大分子胶体颗粒通过完整皮肤透入组织。其作用优势:①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肝脏的首过效应;②无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避免全身毒副作用;③透药速度快,比自然渗透高上百倍;④可实现定向、定量、定位给药,在病变局部形成高浓度;⑤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总用药量,提高疗效;⑥药物稳定持久,比口服药长2~3倍;⑦适应范围大,可透过大分子生物制剂,活性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药胶体颗粒;⑧治疗无痛苦,特别适用于小儿。本文研究资料发现,治疗组在减少患儿腹泻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2%和98.6%,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显示,腹部电超导靶向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方面优势明显,此种治疗方法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疗效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尤其对于静脉注射用药、口服药物困难的患儿是一种方便、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努诚,董宗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Kaepp.VW ExperimentOfll31 lontophoresis.ControlledRelease,1990,12:15.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8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