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极文化与太极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太极拳运动,不但是一项健身和自卫的运动,而且它还孕含着丰富的“太极文化”。“太极文化”内含着物质生灭的演变哲理,人生的健康哲理,技击的攻防哲理。“太极文化”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拳式动作,太极拳套路的编排,太极拳的演练风格和技击特点,都是在“太极文化”的引领下产生的。“太极文化”来源传承于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太极文化”阐明了世明物质的长存之理:阐明了人体脏腑功能健全和益寿延年的方法:阐明了化解矛盾,不与之相抗的技击之术,避免了两败具伤的发生。因此,我们每个太极拳的爱好者,都应该先明确“太极文化”中的哲理、思想、信念等理论观点,然后再去学练拳术套路。这样,我们在正确的理论灯塔的引领下,在修炼太极拳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一、圆弧与直线
  
  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我们身体的四肢做的大部分动作轨迹都是直线。而太极拳则不然,太极拳的先辈拳家们,远观星辰,近观诸物,根据阴阳太极图之理,认为圆是世间物质运动的最终轨迹和永恒不变的规律。就拿地球来说,无论是日夜间的自转,还是四季间绕日的公转,都是圆周运动。根据“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于是,先辈拳家们把“圆”定为拳式的动作操练之法。我们近观内视人体的经络,其循行的路线也是圆周,不管是十二正经,还是奇经八脉。都是一阴一阳、周而复始地运行不止。在道家内丹派中,其用“圆”的理念做比喻,把任督二脉贯通的修炼过程称为“周天功”。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体心、肝、脾、肺、肾的解剖形态,也都是圆的。因此说,“太极拳”的圆弧动作,既符合“大宇宙”的运动规律,又顺应了“小宇宙”气血运行的变化规律。
  初学太极拳者,必须逐步适应太极拳圆弧缠绕的拳式动作风格,把动作直来直往的日常习惯改掉。在理念上明白了不行,还要在实际操练中不断揣摩领悟。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练者明白了拳式操练为什么要走圆弧动作的道理之后,就会促进日后学拳的进度,并提高拳式动作的质量。当习拳者的拳式外形没有了棱角,动作缠绕顺畅之时,其体内的经络也将在拳式的带动下圆通流畅。
  
  二、放松与紧张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无一不是在高度的紧张(心和身)体态下去完成动作的。有人错误地把竞技体育与健身运动相混淆,认为不管做什么运动对身体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其实不然。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对于身体功能不正常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动作的演练若是在紧张的状态下完成。会使血压上升而超过正常值,会使心律增快而超出患者的承受能力,会使全身的血液大部分流向四肢而造成内脏和脑部的暂时性缺血,这些不良反应说明,体质虚弱者,应选择主张“放松”的太极拳运动。
  放松,是太极拳演练过程中拳式动作的整体要求,它不但要求人体外在的筋骨皮肉放松,而且还要做到人体内在的精神情志也要放松。放松可以疏通经络,化解瘀滞,促进脏腑、筋骨、关节等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从而使病患之处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排除代谢的有害物质。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太极拳锻炼得以康复。放松,可以使人体在拳式动作过程中保持各部分的血液供给均衡,这非常有利于患者的功能修复。
  
  三、用意与用力
  
  人体的力量表现于外在的筋骨皮,人体的意念表现于内在的精气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单掌开石、头撞石、脑门拍砖等人体力量的强大威力。可是,人们无法看见意识的强悍和威力,其实不然。在《十三式行功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心是君主,具有调理和控制脏腑骨功能的作用。太极拳就是通过“用意不用力”的训练方法,来达到增强功能的目的。使其“六神”安定、“识神”充实,从而,提高了脑对全身整体的调节能力。这样,人体心神的功能健全了,脏腑的阴阳才不会失衡。人体的意念是一种威力无比的能量,它可以打通瘀滞的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无阻。人体外在的力量是一种攻防格斗的能量,而人体的意念是一种内在修复脏腑功能和打通经脉道的能量。太极拳之所以强调“用意不用力”,是因为只有通过“用意”来增强内在脏腑的功能,才能获得外在筋骨强健的力量,脏腑是气血的源泉,气血是力量的根本。这就是练内“用意”的道理所在。
  
  四、匀速与变速
  
  在日常劳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中,我们人体都是处在变速的动作过程中。而太极拳套路的演练是保持匀速状态的。远观日月星辰,近观地球,它们都是在匀速的运动状态之中。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生病呢?从中医学角度讲,人体的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动生阳,静生阴,为了使阴阳不致偏失均衡,太极拳采用了阴阳结合(动静结合)的匀速演练之法,故《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因此说,长期坚持打太极拳,能调节人体的阴阳。使高血压者下降,使低血压者上升,这对防治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患非常有利。其平衡阴阳的作用,就是使人体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把各项生理指数(如血糖、血粘度、酸碱度、心脑的血流量等)调节到最佳状态。最终,实现益寿延年的理想。
  
  五、静止与运动
  
  在“生命在于运动”的旗帜下诞生了竞技运动,通过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以强健生理机能。而太极拳与其相反,它汲取了“生命在于静止”道家的养生观,拳式的演练要外动内静,整个拳架保持轻缓圆化和顺的姿态。太极拳的演练为什么缓慢而不快呢?就拿树木来说,杨树长得快,其寿命不长,而柏树长得慢,其寿命却相当长。动物中,乌龟的新陈代谢特别缓慢,而其寿命超出一般动物数倍。另外,现代医学界,倡导人们做柔和的有气运动来防治疾病。因此,太极拳用最小的体力消耗,而获取最大的锻炼效果,这样。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人体就处在了一个蓄积能量的状态,也就是培育和补养元气的状态,因而,打一趟太极拳以后,非但不劳累,反而精力更加充沛,这充分证明了太极拳养精蓄锐的保健作用。综上所述,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人体气血的蓄养大于其消耗,因此,人体亚健康和病态的生理机能得以修复,起到了祛病强身之效。
  
  六、化解与对抗
  
  俗话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蛮力对抗的搏击术,不但体力消耗大。而且既害他人,也伤了自己,两败俱伤。太极拳的撞击风格是,在防身自卫的实战运用过程中,遵循着“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太极拳论》)的指导理念,利用拳式圆弧走转的特性来化解敌方的攻防之术,使其动作偏离方向,使其劲力走转分解,使其拳式失去对目标产生独特的攻防效能。化解之法的关键在于,在实战中,确保自身拳式重心的稳固,通过手、眼、身法、步法的巧妙变化,来破坏对方身体重心的平衡、使拳架散乱,而丧失战斗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78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