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节日清泉流淌心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尽管节味淡了,但传统节日从未离开过我们,它还在日历上标着,在人们心底流淌,过节的美好像血液一样默默流过我们的身体心灵。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此期都已经定型,故有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一说。到唐代,节日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节日的传统祭祀中,人们从中感受到自我与先人相承、意识与天地相通。《礼记・效特性》说:“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于祖,郊之祭也,本反始也。”在这一天各家各户报天地之恩,感祖宗之恩,感激先人的赐予生命,传递祖先的追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寻根心理与归属意识。祭祀不是我们民族的迷信,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也许正是这种祭祀,才使我们的文化没有出现断层,这可以从古墓发掘中得到印证。出现文化断层的民族和没有信息传递的家族,心理的空荡和漂浮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的传统节日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气氛,这就激发了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各种活动出现。像元宵节“何处闻灯不看来”、“花市灯如昼”的绚丽;清明节“荐处繁华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热闹;端午节的“画回来合,大竞长江流”;重阳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际,人们登高远望,赏菊赋诗。这样的节日活动绽放出多彩的生活情趣,给人以闲适,带动人们尽情地享受生命中美好快乐的时光,释放平时积攒的心身疲劳,缓解心理的焦虑,解除种种心理压力。尽管有时你会感觉那仅仅是心灵短暂的慰藉和解放,但终归是愉悦的享受和心灵的充电,而这种过法,会激荡你心灵,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美景的渴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土重迁,不仅形成了我们的民俗和传统节日,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从客观上来看,节俗稳定了一个民族心理,也塑造了传递亲情,塑造美德,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民族文化价值取向。春节,奔波在各地的游子,不忘眷顾故土,即便千里迢迢,也是不顾旅途劳顿,赶在除夕夜与一家老小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拜年互相祝福,家聚国祥。七夕节,传颂牛郎织女美丽的神话,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勤劳、智慧、持之以恒的爱情观,天-地-人交融相通。中秋节,花好月圆,赏月吃饼,向孩童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桂玉兔的美丽传说。古人还有赋诗作画的习惯,把酒问月,千里共婵娟,寄托美景,寓意未来。重阳节,《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初九,重阳久久,吉利长寿,故今人又把它作为老人节,于是就有了老者秋游赏景,临水登山,沐浴自然,幼扶长者天伦尽享的美景。
  今天我们沿袭传统节日,发扬古代智慧,嫁接现代文明,普天之下喜庆之中,无不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情结。同时维系和提升我们的亲情和友情,拜见知礼节,一笑泯恩仇。
  花时间去寻找捡拾节日中最美的情愫,给我们一点时间去酝酿创造更有新意、抵达人心的过节方法。让这心底的一股清泉,重新激荡,在一年四季的特别时刻沁润人心,唤起新的希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79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