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鹏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当今的竞技体育一个突出特点是运动员在体能和技、战术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决定胜负的因素由原来的单一因素转变成多元化的因素,其中包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开始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心理训练的现状和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心理训练的方法,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心理训练现状重要作用训练方法有益信息
  一、引言
  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或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或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理训练的最新文章表述中,则强调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心理技能”,使心理正常的人成为心理超常的人,并能在运动竞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传统的心理训练一词有被心理技能训练(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一词取而代之的迹象。
  二、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于运动员往往注重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或者对心理素质训练只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训练,没有相应的完善的研究机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心理训练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培养运动员最佳情绪就是自我心理调解,充分挖掘体内潜能,迅速提高运动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动作技术的正确概念,改进技术和提高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不仅在技术形成之中心理训练起重要作用,而且在运动技术形成之后,能否发挥或超水平发挥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内心训练尤其是适宜的心理放松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科学研究证明:认为适宜的心理放松状态提高了大脑皮层的有序化程度,使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内心分泌活动协调配合,机体内经络、血液循环畅通,使运动的肌肉收缩放松不仅能协调进行,而且还能及时得到充分的能量供给。所以在心理放松状态下运动技术会表现为协调、轻松、自如和高度自控性,从而使肌肉能发挥出最大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同时由于动作协调自如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肌肉紧张。内心演练通过回忆想象,加上心理情绪的调控,使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更加活跃,虽然没有实际做动作,但也会自如产生运动性和机能性的反应,它与实际演练是极为相似的,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作,这时的心理一定有明显的变化。
  三、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心理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适宜的心理程度,满足提高心理水平,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教育手段。其训练方法一般有:
  (一)渐进放松训练法
  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16组肌肉群紧张和放松地交替进行,使被训练者由感知对比而更深刻地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当身体的主要肌肉群进入放松状态后,不仅身体紧张得到缓解,紧张情绪也能得到调节。
  (二)自生训练法
  训练时主要通过陈述一系列沉重、温暖、安静等暗示词语,达到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进而调节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暗示词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增减或创编。
  (三)超觉静坐法
  被训练者要接受指导者的响亮的颂歌或一个特定的声音,同时进行冥想专注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此达到放松入静的目的。长期训练就能够增强集中注意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生物反馈法
  通过电仪器将被试者自身的各种生理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再通过意识活动主动调节这些生理信号的变化,进而有目的地控制情绪状态。
  (五)隔离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让运动员离开原有的环境,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在陌生人面前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并由自己进行训练的过程。这样的时间至少一个星期,以此来解除身体和认知上的紧张。
  (六)自我指导放松法
  利用自我指导语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解除过度紧张,使情绪得到良好的控制。
  (七)行为放松法
  通过改变行为的方式达到放松之目的,进而解除身心的紧张状态。
  (八)想象训练法
  通过在头脑里反复想象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情景,如放松情景、动作过程、比赛情景等,进一步强化放松的身心体验或成功的动作感觉和比赛成功发挥的情景等,同时有目的地调节情绪状态。例如韩国射箭训练中的“想象练习”――让运动员想着用“想象”中的射箭中一头公牛的眼睛,这一训练方法被称为韩国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胜的关键。
  (九)暗示训练法
  这种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复接受自己或他人有意义的语言,以促使自身出现各种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调节情绪过度紧张的目的。
  (十)思维中断法
  这是在运动员出现了消极的思维又难以转变时,用“停止”的指示语来阻止消极的意识,以防止这些消极思维的干扰,并有利于正确积极思维的启动。
  (十一)快速集中法
  通过让受训者迅速集中注意的方式,调节机体的唤醒水平,以达到身心的最佳状态。
  (十二)心理振奋策略
  在适当时机请某些重要的人物进行演讲活动,通过一些感人的事例激励聆听者,以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
  四、结论
  (一)心理训练在现代竞技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逐渐取得成果。现代高水平竞技比赛已经进入了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等众多因素相结合的全面抗衡时代。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运动天赋和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而且更要求运动员所在的运动队能为他们提供充分挖掘和展示运动才能的心理训练手段和方法。特别是集体项目的运动队伍更需要高效的发挥运动员个体水平和整体协同作战水平的群体心理效应。它已经普遍受到世界各国体育界的高度重视,它必将成为新世纪竞技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和训练手段,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发挥其巨大作用。
  (二)心理训练在理论和机理研究方面,通过生理、生化及大脑神经活动等指标反映心理训练的效果,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强化心理训练技能,对运动的认知从肌肉认知层面提高到思维认知;在应用方面,更加重视长期专门化系统的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心理技能而非仅限于克服心理障碍,采用现代化科学仪器设备增强心理训练效果等。
  
  参考文献:
  [1]沈爱如.实用运动训练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江天来.谈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6(3). [3]朱川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国外体育科学.1997(1). [4]亚海.谈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1997(3).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苏]B.H.普拉托诺夫.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高等学校出版联合会出版社.1984:212-293.
  [7]卢锋.关于竞技状态几个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2):43-46.
  [8]延峰.实用运动训练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33-154.
  [9]丁雪琴.优秀运动员某些心理障碍的克服[J].体育科学.1991(3):72-78.
  [10]张忠秋.实施系统心理能力培养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研究[J].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选集.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24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