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聪敏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迄今为止,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西医无特效疗法和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但副作用大,易复发。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并作简要评价,提出本人的看法,以便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08-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依据罗马Ⅲ将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不确定型(IBS-U),其中,以IBS-D最为多见。中医将其归属于“泄泻”、“腹痛”、“郁证”等范畴。该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久治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和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但副作用大,易复发,而中医在该方面有很大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献中提及的治疗方法包括单一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一针刺治疗以及推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其中,以单一中药治疗文献居多,现综述如下:1.单一中药治疗
  王恩元等[1]认为IBS-D以脾胃虚弱为本,湿浊内聚、气血不调、寒热错杂为标。治宜标本同治,重在调中以复脾胃升降,固肠以达到止泻的目的。将108例IBS-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调中固肠汤治疗,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建东[2]认为治疗慢性泄泻,应以健脾为主,治宜益气健脾、理气化湿。将60例IBS-D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胺片治疗。结果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60.0%(P<0.05)。2.中西医结合治疗
  陈春永[3]等认为IBS-D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日久伤及脾胃,运化失职以致湿浊内生,气血凝滞,形成虚标实之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治宜健脾补肾。将入院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口服培菲康胶囊,连服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5例,复发3例,总有效81.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5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尹秀琴[4]认为IBS-D以肝脾不和型最为多见,治宜针对病因,采用综合疗法,调理肠道功能。将7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自拟理肠汤(痛泻要方合金铃子散加味)同时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对照组35例,单纯口服理肠汤,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5%,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理肠汤合盐酸舍曲林针对病因治以疏肝健脾、解郁安神,使患者身心逐渐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从而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3.单一针刺治疗
  张禹等[5]认为通过针刺头区,可以达到安神定志、化郁补虚、调节阴阳的作用,可能与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有关。将60例IBS-D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Ⅰ组20例,对照Ⅱ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Ⅰ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对照Ⅱ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处方:泻太冲,补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给予常规穴位+“于氏”额区针刺治疗,处方:泻太冲,补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平刺“于氏”额区,治疗三个疗程。结果:对照Ⅰ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40%,复发率90%。对照Ⅱ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复发率30%。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复发率15%。为临床头针应用于治疗IBS-D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王鹏琴等[6]认为眼针穴区与脏腑相关连,辨证取穴可治疗相应脏腑经络疾病。其所选病例辩证分型为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将12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眼针组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脾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复发率13.89%,对照组复发率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推拿/针灸与中药并治法
  钱雷等[7]认为中医推拿对患者不仅起到物理治疗作用,还起到神经精神方面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将106例IB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术芍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每天推拿1次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异常、大便性状异常等的消失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所有阳性症状、体征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配合白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更好。熊秀蓉、林瑜[8]将120例门诊IBS-D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中药组男16例,女24例;针灸组男15例,女23例;针药组男17例,女25例。中药药物成:柴胡、白芍、枳壳、郁金、茯苓等,穴位包括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临床观察表明,针药并用治疗IBS-D效果更佳。5.问题与展望
  纵观近五年来中医对IBS-D的治疗情况可以发现,中医在该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问题:中医对IBS-D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尚待深入,理论上无突破性的进展;治疗上缺乏深入性研究;某些颇具特色的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缺乏相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1]王恩元,李柏群,魏大荣.调中固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Vol.18 No.2 P.122.
  [2]黄建东.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1,Vol.26 No.153.
  [3]陈春永,郑永臻,朱迪盈.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4例.世界中医药,2008,Vol.3 No.3.
  [4]尹秀琴.理肠汤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Vol.24 No.9.
  [5]张禹,孙忠人,杨沈秋.“于氏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Vol.18 No.3.
  [6]王鹏琴,陈苏宁,柳越冬,陈晓杨,指导:王健.眼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11,Vol.52,No.14.
  [7]钱雷,时贞平,郭英球.推拿配合白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中医药导报,2010,Vol.16 No.10.
  [8]熊秀蓉,林瑜.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Vol.18,No.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346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