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春明

  [摘 要]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硝唑口腔贴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口服奥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厌氧菌的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厌氧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口腔贴片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对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奥硝唑;口腔;厌氧菌感染;临床疗效
  牙龈炎、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感染,以厌氧菌感染为主合并链球菌及杆菌混合感染,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的始动因素,是导致老年人牙齿老化的重要因素,牙周炎还能引起多种疾病[1],因此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治疗成为关注的一个重点,一般治疗有药膏、含漱液等,这些药物能起到抗厌氧菌的作用,但是不能达到牙龈下部,且药物作用时间短影响疗效,本文介绍我院应用奥硝唑口腔贴片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7~67岁之间,平均46.6±4.8岁,牙龈炎18例,牙周炎12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47.3±5.1岁,牙龈炎20例,牙周炎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有严重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对硝基咪唑类药物有过敏史者、严重外伤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牙周病患者行超声龈上洁治,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硝唑片0.5g,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硝唑口腔贴片,每天1片,连续应用5d,在治疗前后至少进行2次致病菌分离鉴定,厌氧菌培养采用美国Brucella-Anaoxyliate培养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厌氧菌清除率。
  1.3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牙龈呈粉红色,质地韧有弹性,探诊无出血,牙周无溢脓,牙齿松动度降低;有效:自觉疼痛减轻70%以上,牙龈发红、质地轻微改变,探诊无出血或少量出血,牙周无溢脓,牙周袋变浅;无效:自觉症状无减轻,牙龈发红、肥大、质地疏松,牙周袋无变化甚至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厌氧菌清除率比较见表2
  治疗组患者厌氧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中厌氧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牙结石及软垢是本病的石洞因子,因此超声去除牙结石联合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甲硝唑是早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随着一些厌氧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影响了其在临床的推广[2]。奥硝唑是一种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新型硝基咪唑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作用,其药理作用是,奥硝唑进入体内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原药和中间代谢物作用于厌氧菌的DNA,使其螺旋结构断裂并阻止其转录、复制,病原体死亡,达到抗菌的作用。奥硝唑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具有首次接触效应,药物浓度是治疗的关键,与药物时间无明显作用。在本文中应用奥硝唑口腔贴膜对牙周病进行局部治疗[3],保证奥硝唑以有效浓度达到作用部位,在该部位停留时间长,取得所期望的疗效,通过这种给药方式提高牙周袋内部药物浓度,并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全身反应。对牙龈、牙周病的治疗不仅在于控制炎症,更在于使病变牙周再生,该贴片是生物吸收性牙周药膜,应用时不需要更换药膜,可以被集体有效吸收达到长期治疗促进愈合的作用。奥硝唑口腔贴片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对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俊清,周海孝,张远芳,等.奥硝唑口腔贴膜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17(2):127―129.
  [2]朱声荣,陈卫民,彭志翔,等.甲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牙周及冠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2008,17(2):141-143.
  [3] Kosar Y,Sasmaz N,Oguz P,el a1.Ornidazole-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J].Eur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13(6):737-7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