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藻毒素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铮 付芳 张杰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快速、准确、高灵敏度地测定水体中藻毒素(MCYST)的分析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该法在5min内即可完成MC-LR,RR的分离检测;定量检测限分别为0.05μg/L;0.015μg/L,回收率分别为101%~104%;92%~93.4%,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微囊藻毒素
  营养化水体的藻毒素污染备受关注,其中蓝藻产生的藻毒素(MCYST)是湖泊等淡水富营养化水体藻毒素的主要种类[1]。MC-LR、RR是其中研究较多的2种毒素,水体中含量低,检测干扰大,因此逐渐用液相色谱/质谱代替液相色谱分析[1]。传统的液相色谱/质谱分离检测上述2种毒素耗时超过20min。本文建立了水体中MC-LR、RR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析速度。
  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1200 RRLC超高液相色谱仪(配备自动进样器、二元梯度泵);6410 B型串联四极杆质谱仪;XDB-C18,2.1*50mm,1.8um色谱柱;标准样品:微囊藻毒素固体标准品:50μg,纯度>95%,HPLC级纯品;甲醇:HPLC级,纯度>99.9%;甲酸:HPLC级,纯度>99%;乙腈:HPLC级,纯度>99.9%。
  1.2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储备液:取标准品50μg,加入2mL水:甲醇(50:50),充分摇匀并超声,密封,待用。
  标准中间液1:取200μL标准储备液加入50mL水:甲醇(50:50)中,并超声,密封。
  标准中间液2:取1mL标准储备液加入50mL水:甲醇(50:50)中,并超声,密封。
  标准工作液:分别移取50μL、250μL标准中间液1;250μL、0.5mL、1mL、2mL标准中间液2于盛有部分体积水:甲醇(50:50)的50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超声,配制成0.10μg/L、0.50μg/L、2.50μg/L、5.00μg/L、10.00μg/L、20.00μg/L标准溶液。
  1.3色谱条件
  色谱柱BEH shield RP18(1.7μm, 2.1*50mm),柱温30℃;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比90:10)。
  1.4质谱条件
  检测方式为多反应检测(MRM)模式;母离子MC-RRm/z520.2,MC-LRm/z996.9;定性离子MC-RRm/z439.5,MC-LRm/z374.7;定量离子均为m/z134.8离子源:ESI+模式。
  1.5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MC-LR标准曲线:y=1057.6740x R2=0.9981;MC-RR标准曲线:y=5124.2503x R2=0.9994
  以0.10ug/L MC-LR及0.02ug/L MC-RR为标样,计算出标准溶液重复测定7次的标准偏差(SD);按照公式MDL=SD*t(n-1,1-α=0.99)进行计算,得出MC-LR、MC-RR的检测限分别为0.05,0.015ug/L。
  1.6精密度
  MC-LR 2μg/L样品测定结果:RSD=8.2%;18μg/L样品测定结果:RSD=3.7%
  MC-RR 1μg/L样品测定结果:RSD=6.0%;9μg/L样品测定结果:RSD=2.9%
  1.7加标回收
  MC-LR 出厂水加标2μg/L及18μg/L样品测定:回收率=104%;101%
  MC-RR 出厂水加标1μg/L及9μg/L样品测定:回收率=92%;93.4%
  2.结果分析
  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甲酸可增强ESI+检测的灵敏度。
  根据文献[3],在质谱分析中,m/z135是MCYST的特征碎片,在MC-LR、RR的二级碎片中丰度最大,常作为MRM定量分析。故本文在前期摸索中确定定量离子均为m/z134.8。
  本文方法建立的方法5min内即可完成分析,精密度结果:2.9%~8.2%,回收率结果:92%~104%。以0.10ug/L MC-LR及0.02ug/L MC-RR为标样,计算出标准溶液重复测定7次的标准偏差(SD);检测限分别为0.05,0.015ug/L。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水体中MCYST-LR 的质量浓度不能超过1.0ug/L[4];张维昊等[2]建立了水中MCYST的固相萃取富集-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方法,检测限为20~50ng/L。由此可见,本文方法适合实际工作需要,且优于已有的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1] Yu Ruipeng, Tao Guanjun, Qin Fang, Chen Yan, Tang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Ana lytical Chemis try (虞锐鹏, 陶冠军,秦方, 陈艳, 汤坚. 分析化学) , 2003, 31 (12) : 1 462
  [2]Zhang Weihao, Xu Xiaoqing.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张维昊, 徐小清,分析化学) , 2001, 29 (5) : 522
  [3]NamikoshiM, Rinehart K L, Sakai R, Stotts R R, Dahlem A M, Beasley V R, Carmichael W W, Evans W R. J Org Chem , 1992, 57: 866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 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ddendum to Vol 2.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83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