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一些业已控制的传染病再度肆虐,环境污染、灾害事故、恐怖事件等诱发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并对我国公共卫生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出发,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为防止传染病的播散起到研究作用。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传染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受到很多因素如社会、经济和人群文化素质等影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当前,传染病已成为一场全球性危机,包裹我国在内的人群受到新、旧传染病的威胁。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1 研究表明,传染病的流行取决于许多因素
  1.1 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由于地区经济落后、贫困状态导致的健康不良,人口增长和大量流动,也增大了新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机率;城市过度拥挤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状况恶化等都是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原因;另外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也导致有些人群精神颓废,吸毒、不正当的性行为、以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性都成为一些传染病的传播渠道。
  1.2 环境破坏
  由于人类的不断扩张,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砍伐森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使原有的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了它们的栖息地,而与人类的地理距离逐步缩小,动物身上的致病微生物传到人群中(如2003年的果子狸传染非典)。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球越来越小,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传染病的传播,都会迅速的传染到其它国家,我国也是如此(如2009年我国发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流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刻不容缓。
  1.3 我国的传染病监管机构预防和监测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传染病流行病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长期危害人们的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致使我国有些地区对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上的松懈,传染病的专业工作机构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相关防疫专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其传染病监管机构监测力度削弱和硬件设施不足,导致新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2 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1)加强民众对传染病认知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群众的有关新发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及如何预防的措施和方法。各级政府和宣传、卫生、教育、新闻媒体以及群众组织,要以学校、社区、农村为重点,广泛宣传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性,普及卫生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和处理工作,提高群众自我防治意识和能力。
  (2)有效手段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特点,加强社会对传染病反应能力,关键是突发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并应该根据传染病防治具有群体性、主动性、社会性、随意性、突发性、范围广、工作量大、内容多等特点,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一些群发病或不明原因的疾病,要高度警惕,做好隔离工作及监测、报告工作。对于传染病接触者也应酌情采取留验、医学观察、紧急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等不同的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国外已有而国内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尤其是那些有资料显示国内有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要熟习掌握这些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治疗和控制措施等,同时引进这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和方法。
  (3)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监测管理工作和防疫人员的培训要想预防传染病,在疾病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疾病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死因报告及出生统计监测系统、专病报告系统, 但由于现有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报告内容重复、各系统自行运行缺乏沟通等问题,常常出现一个病种多头上报,导致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完善报告制度,调整、协调和改进用于早期监测、追踪和评价的监测系统,发展更多有效的用于识别、控制和预防的新发传染病的网络。
  (4)加强传染病防制领域的研究
  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还需要加强研究防治方法快速反应,建立一个拥有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公共卫生系统,使卫生部门有办法迅速诊断、控制和治疗数量庞大的急性传染病患者。重视传染病暴发及突发疫情的发生及其分布研究;研究高效多价疫苗,开展传染病防制的决策和评价等软科学研究,开发有效的信息管理工具,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适应新时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需要。
  3 讨论
  为了搞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的工作方针和传染病监测管理方案,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的责权利有待进一步明确,特别是与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有关部门的职责及其之间的协调,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全人群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进一步加强重点部门和人群的疾病监测,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建立新发传染病的专业疾病控制队伍,时刻迎接着挑战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启军.论传染病的危害及我国的防治策略[J].中国基础科学, 2005;6:20.
  [2]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22-24.
  [3] 许盛华.探讨传播渠道对卫生行为影响的有效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4,12(2):31.
  [4]王联君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7,(7).
  
  作者单位:贵定县定南乡卫生院551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7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