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哈尔滨市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与传播的风险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哈尔滨市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收集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人群免疫状况、人群脊灰抗体水平、应急及快速反应能力、影响我市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因素等情况,评估哈尔滨市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 哈尔滨市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国家标准;脊灰疫苗(OPV)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均大于98%以上;5岁以下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大于98%,抗体滴度在较高水平;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全,具备处理脊灰病毒输入、防范脊灰疫情传播的能力。但是,以乡为单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个别地区未达95%以上,个别地区脊灰疫苗估算接种率较低;个别县近三年无AFP病例报告;我市人口流动性大,国际国内交通便利,毗邻俄罗斯等近期有脊灰流行的国家。结论 我市发生本地脊灰病毒传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不排除有脊灰病毒输入的可能性。
  【关键词】 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于小儿。哈尔滨市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9年无脊灰发生。为防范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我市,现将哈尔滨市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与传播的风险评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监测资料来源于AFP监测系统。接种率报告资料来源于接种率监测报告管理系统,调查资料来自综合审评资料。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资料来源于各区、县(市)报表。抗体检测资料来源于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脊灰抗体检测采取中和试验方法。AFP主动监测来源于对医院监测的资料。麻疹发病率来源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方法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对哈尔滨市8区10县(市)2010年AFP病例监测、高危AFP、脊灰疫苗接种、脊灰病毒输入风险、麻疹发病率等各项指标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对各项评估指标评分,计算出综合评分(评分*权重的和),综合评分按照高低进行排序,上取10-15%的区、县(市)为高风险,下取10-15%的区、县(市)为低风险,其余地区为中风险。
  2 结果
  2.1 AFP病例监测情况 2010年全市AFP监测系统共报告35例,报告发病率为3.90/10万,区、县(市)覆盖率为77.78%,依兰县2008-2010年连续3年无AFP病例报告。在35例AFP病例中,48小时之内流调34例,流调及时率97.14%;麻痹出现14天内采集便标本62份,合格率为88.6%;收集标本后7天内送省疾控中心70份,送样及时率100%;麻痹出现60天后随访35例,随访及时率100%;随访表在随访后15天内送省疾控中心35份,及时率100%。全市35例AFP病例中,免疫史大于3次的为33人,占94.29%,免疫史小于3次的为2人,占5.71%。免疫史小于3次的2人,发病年龄为1月龄,有1次免疫史(强化免疫)。无高危AFP病例,无聚集病例。全市对292家乡级以上医院进行了AFP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工作,未发现AFP病例漏报。
  2.2 人群免疫情况
  2.2.1 OPV3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及差值评价 2010年我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OPV3应种74641人,实种74604人,接种率为99.95%;加强免疫应种71071人,实种70952人,接种率为99.83%。但是,双城市万隆第一防保站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仅为88.27%,未达到90%的标准。2010我市按照组群抽样法(PPS法)开展了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8%以上。2010年脊灰疫苗基础免疫估算接种率除双城市为86.05%,五常市为82.45%外,其他区、县(市)均在90%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除道里区为87.28%,通河县为82.59%,五常市为79.65%外,其他区、县(市)均在90%以上。2010年哈尔滨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差值评价在可信范围,其中,香坊区、阿城区、呼兰区、双城市、松北区、巴彦县、宾县为可疑,南岗区、五常市为不可信。
  2.2.2 DPT3(百白破疫苗3)/OPV3(R)比值 哈尔滨市2010年DPT3/OPV3(R)比值为1.00,为可信范围。南岗区、呼兰区、双城市为0.94,平房区、尚志市、五常市在1.06-1.09之间,这六个区、县(市)在可疑范围,其他区、县(市)均在0.95-1.05可信范围内。
  2.2.3 OPV脱漏率(1-OPV3/OPV1) 2010年哈尔滨市OPV脱漏率为4.74%。宾县、双城市较高,在10%-20%之间,说明OPV3接种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道外区、呼兰区、阿城区、巴彦县、通河县、延寿县、五常市在5-10%之间,其他区县小于5%。
  2.2.4 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近几年我市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接种率均在98%以上。
  2.3 人群脊灰抗体水平 2010年对50名5岁以下儿童开展了脊灰抗体水平监测,抗体阳性率Ⅰ型为98%,Ⅱ型为98%,Ⅲ型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Ⅰ型为1:178.48,Ⅱ型为1:121.06,Ⅲ型为1:114.52。
  2.4 应急机制、快速反应能力等情况 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全,具备处理脊灰病毒输入、防范脊灰疫情传播的能力。一是哈尔滨市消灭脊灰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证。二是脊灰防控规划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开展有据可依。哈尔滨市卫生局2009年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包括脊髓灰质炎在内的《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汇编》,从组织体系与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快速反应和终止、善后处理、应急处理的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消灭脊灰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各级疾控部门负责消灭脊灰工作的管理、各项技术策略和措施的实施工作;各级医疗单位负责AFP病例报告,同时积极协助疾控部门开展AFP病例的调查、采样及主动监测工作。
  2.5 影响我市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因素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国内主要城市以及沿线城镇,并有国际列车通往俄罗斯,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目前开通国内、地区、国际航线75条。我市每年举办多种大型国际活动,世界各国嘉宾云集。哈尔滨有俄罗斯籍人员聚居地,还有大批新疆自治区人员在哈从事经贸等活动,还有多人往来新疆旅游、就学或工作。
  2.6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的评估方法,我市依兰县为脊灰发病高风险地区,南岗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为低风险地区,其他地区为中风险。
  3 讨论
  2010年,塔吉克斯坦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脊灰暴发流行,与我省相邻的俄罗斯等国家也陆续发现了输入性病例,为确保我市消灭脊灰所取得的成果,我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防控方案,提高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接种率、加强AFP监测、抗体水平与带毒率监测、空港俄罗斯儿童监测等主要措施,防范脊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1年我国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疫情后[1],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和措施。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我市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及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比较牢固。加之我市AFP监测系统比较敏感,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全,具备了处理脊灰病毒输入、防范脊灰疫情传播的能力。我市发生本地脊灰病毒传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我市存在以乡为单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个别地区未达95%以上,个别地区脊灰疫苗估算接种率较低;个别县近三年无AFP病例报告;我市人口流动性大,国际国内交通便利,毗邻俄罗斯等近期有脊灰流行的国家等情况,不排除有脊灰病毒输入的可能性。因此,今后我市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增强AFP病例的诊断能力。提高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开展健康人群脊灰抗体监测工作,掌握不同人群抗体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疆新增2例脊灰确诊病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946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