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波士顿“自由之路”景观步行系统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波士顿著名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是一条连接大部分历史景点的步行“线索”。本文从城市规划设计的专业角度对自由之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在自由之路的亲身体验,探讨“自由之路”中可借鉴的城市设计经验,最后提出构建“天津景观之路”的设想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自由之路;步行系统
  1. 波士顿的自由之路
  波士顿是美国东海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位于查尔斯(Charles River)与米斯蒂克(Mystic River)两河的河口处。市区面积有121.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万。波士顿是美国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即在波士顿打响,其地点也正是“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的起点。波士顿在城市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如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工程(Boston’s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简称CA/T),波士顿市民亲切的称之为“大开挖”工程(Big Dig),是美国历史上投资最多的公共事业,也是世界闻名的城市更新项目。经过更新后的波士顿重新焕发了活力,并成为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范例。
  1.2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最初是根据记者威廉斯科菲尔德(William Schofield)在1958年提出的设想,用一条步行道来串联波士顿的历史地标。由于其途径16个波士顿著名的历史景点,游客便利用这规划好的线路步行去了解波士顿历史,深得人们的喜爱。
  “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是一条以红色(大部分是红砖,部分地段是刷的油漆)标出的步行线路,串联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这条路长约2.5英里(4公里),从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到查尔斯顿(Charlestown)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自由之路的一部分不仅已被列入较长的“波士顿滨水步道 ”(Boston Harbor Walk),而且与“大开挖”工程(Big Dig)形成的壮观绿色景观廊道建立了联系。从城市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波士顿的景观是经过系统设计的,彼此构成联系且各具特色。另外,自由之路是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Bosto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之路也可看作是一个抽象化的带状历史公园。尽管如此,自由之路特有的目的性、趣味性以及合适的步行距离,使笔者更倾向于把自由之路归为景观步行系统的范畴进行讨论和研究。
  1.3 “自由之路”的特色分析及影响
  自由之路单纯依靠一条以波士顿历史为主题的“红线”作为线索,就集聚相当的人气。在笔者走完这4公里的自由之路之后,感受到的不仅仅包括波士顿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对这座城市真实面貌和风土人情的零距离接触。在国内外关于构建景观步行系统的实践中,与自由之路相类似的案例并不常见。这条4公里长的景观步行道具有如下特点:
  (1)真实反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城市形象的营造其实质是从城市硬件的更新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行为。景观步行系统作为外部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显著,具有高效、快速和效果好的特点。自由之路对于波士顿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旅游是城市最好的宣传媒介,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自由之路服务的主体对象具有双重性:服务常住居民,使其享受优质宜居的城市环境;服务外来游客,不仅沿途商铺从中受益,城市形象也凭借游客的口口相传得大极大提升。
  (2)与波士顿其他景观带衔接自然
  站在城市的角度,自由之路并非孤立的存在于市区,而是与 “大开挖”工程、波士顿滨水步道 等共同组成波士顿的景观系统。自由之路不仅与中央干道存在重合的部分,而且是滨水步道的组成部分。这种景观系统的构建方式体现了波士顿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的独具匠心。良好的景观衔接给游客提供了灵活的游玩选择路径,进一步优化了波士顿的旅游资源。
  (3)步行系统的道路指引识别性明确
  步行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道路指引识别性设计,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城市设计内容。从道路指引识别性的定义上来讲,“行人道路指引系统是指引导行人从某一地点前往其他地点的一系列交通指方式及设施的统称[1]”,设计内容包括路标指示牌、地图以及其他可以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自由之路的道路指引性很明确?一条红色的路径。
  (4)整合多种资源以丰富步行体验
  自由之路并非单纯依靠介绍波士顿历史这一主题。沿途的街景、特色小商店、餐馆和公园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步行的体验。沿街的商店招牌也是颇具特色,充满了趣味。与国内景区设有专门针对游客的旅游购物一条街不同,自由之路沿途商业不仅是附近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也为到此的游客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这种复合式服务更有利于游客体验波士顿的风土人情,而商家也从中受益,不会存在因旅游淡季造成无生意可做的尴尬境地。自由之路虽然以人文作为参观游览主题,但是沿途大小各异的公园也为步行增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2. 关于构建天津景观之路的设想
  2.1 天津景观之路的设想
  近些年来,北京和上海着手对金融商贸区等重要人流密集地段进行步行系统的设计,足见步行系统相对于城市的重要程度。天津步行系统建设缓慢,除海河景观带的步行系统设计较好外,其他地段尚未进行设计与改造。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且在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护和建设方面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天津著名的五大道,意式风情区、海河景观带及天津特色小街等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景观节点是其他城市鲜有具备的。目前这些市内景点也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如能将其串联起来,打造属于天津的“景观之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天津的城市形象,而且可以刺激天津旅游市场的经济发展,并对天津的步行系统市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可行性分析
  (1)需求
  首先,从城市市政建设方面来看,步行系统的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出行的必要举措,而天津在步行系统的建设上刚刚起步,需要树立一个成功项目的榜样。且天津作为我国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实现度较好的城市,历来重视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因此天津具有实施天津景观之路构想的良好思想基础。
  其次,天津市内的旅游情况存在独立景点多却不成系统的问题。通过构建天津景观之路将有助于将各个景点系统串联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不仅可以提高景点的人气热度,也为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条件
  天津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天津保留了一些有特色的历史街区,使用功能虽已改变,但是街区的活力还是保留了下来。不仅仅是建筑,天津特有的文化,如食文化、语言艺术等都是相当珍贵的旅游资源。天津现有可利用的人文旅游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说,都是对构建天津景观之路是十分有利的。
  (3)实践
  将天津的景观旅游资源按照“点、线、面”进行分析归类,“线”以海河景观带为主,且已具有相当的人气;“面”以意式风情区和五大道风情区为主体,是天津主要的旅游资源;“点”包括名人故居、“瓷房子”等独立小景点。其本身皆具有鲜明特点,而周围则平淡无奇。通过连接以上的“点”、“线”和“面”,即可看作是一个散布在城市中的大型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主题公园,又可当作提供丰富体验的景观步行系统。
  3. 总结
  从整体上看,波士顿的自由之路是成功的,其对波士顿城市形象塑造、旅游、经济和市政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天津具有与波士顿相类似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通过借鉴波士顿自由之路的景观步行设计理念和手法,将会使天津的城市景观更加系统化。若关于天津景观之路的设想以实现,天津的城市形象、景观组织、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会因此而受益。
  参考文献:
  [1]叶嘉安. 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A]. 城市规划, 2005年 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993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