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溪市2001~201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云香等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卫生服务水平的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1],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为科学、准确的掌握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以及更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时效性,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2011年凡在我市居住的所有妇女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于各种死因(除意外死亡)的均为监测对象,包括计划外的孕产妇。
  监测方法:通过全市三级保健网及各助产机构监测员上报孕产妇死亡病例,市妇幼保健所对每例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死亡报告卡,每年由市围产保健协作组对死亡病例逐例评审,明确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严格资料核实和质量控制。
  结 果
  2001~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见表1。
  2001~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见图2。
  孕产妇死亡原因:在28例孕产妇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19例(67.86%);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11例(39.26%)。死亡顺位前5位依次为羊水栓塞7例(25.00%),妊高征5例(17.86%),肺栓塞3例(10.71%),产科出血3例(10.71%),宫外孕2例(7.14%)。
  2001~2011年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情况,见表2。
  评审结果:在28例孕产妇死亡中,属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16例(46.29%),属不可以避免死亡10例(35.71%)。
  讨 论
  孕产妇死亡率:2001~2006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到2006~2011年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持平阶段,以此说明,在我市目前的社会、经济以及卫生发展的状况下,必须寻找妇幼保健新的突破点,才能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的继续下降。
  孕产妇死因分析:羊水栓塞、妊高征、产科出血居前3位,仍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因。这与对高危孕妇的筛查水平、高危孕妇的转诊、急救及产科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重视产科羊水栓塞、产科出血,提高产科质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做好围产保健工作,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分级管理,提高产科人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必要措施[2]。
  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分析:除2例宫外孕外,在26例孕产妇死亡中,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13例(50.00%),1~4次8例(30.77%),未行产前检查5例(19.23%)。因此,抓好围产期保健管理和加强孕期教育,对控制孕产妇死亡会起到积极作用。
  从评审结果分析,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8例(64.29%),这说明我市要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潜力。
  干预措施:①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强化产时保健,支持和保护自然分娩,减少产程中不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安全分娩;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防止出现医源性羊水栓塞及肺栓塞,使广大孕产妇能够平等享有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和助产人员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技术服务规范和标准;推广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内科、外科相关学科学习,提高对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提高综合救治能,提高抢救水平及应急能力。③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孕前期、孕期、产期、产褥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就诊,而不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④高危妊娠识别和规范管理:注重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质量,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面积和筛查水平,是今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盛春苗.大同市2007年~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33.
  2 赖忆,赖微,刘平.宜宾县2003年~2007年孕产妇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9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137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