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良套管法大鼠心肺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新 高颖欣 罗鸿 张伟华

  【摘要】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建立操作简单、稳定的心肺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套管法大鼠左肺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结合左肺及心脏整体移植理论,建立改良套管法大鼠心肺联合移植动物模型。 结果 正式试验中20只大鼠建立模型,供心通血复跳18只,复跳率90%;术后3 d 内移植心脏搏动无力3只,15例手术成功者存活均超过7 d;第7 d开胸见肺膨胀良好,无明显肺水肿,受体右侧肺门阻断前后测动脉血气进行比较,PO2 和P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改良套管法心肺联合移植动物模型避免了体外循环,移植后左肺及全心作功,操作简便,仪器设备要求简单,费用较低,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良套管法;大鼠;心肺移植;模型
  目前有多种大鼠心肺联合移植模型应用于基础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在套管法大鼠左肺移植动物模型[1]基础上,结合左肺及心脏整体移植理论[2],建立套管法大鼠心肺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术式相对简单,对重要脏器影响较小,受体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小,便于术后观察,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纯种Wister成年大鼠(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0只,雌雄不拘,供体体质量150~200 g,受体体质量200~250 g。术前12h禁食,可饮水。
  1.2 套管及支气管支架管 自制套管及支架管,套管体长1.2 mm,尾长1.0 mm,肺动脉套管内径1.1 mm,肺静脉套管内径1.8 mm,套管体表面血管钳压痕以便结扎固定,体尾端刻成锯齿状以防血管翻转后滑脱。套管时将血管自套管体尾端向头端穿出,血管向尾端翻转,部分血管挂于套管体锯齿防止滑脱,50丝线固定,完成供体血管准备。支气管末端采用内支架管处理,内支架管长3 mm,内径2 mm,两端修剪成锐角以便插管,管壁血管钳压痕以便结扎固定。将内支架管插入供肺支气管末端约1.5 mm,50丝线结扎固定,完成供肺支气管制备。管套入上腔静脉及主动脉,支架管插入左肺支气管备用。
  1.2 实验操作
  1.2.1 供体手术 大鼠腹腔注射阿托品0.25 mg,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颈部气管切开插管,接DH150小动物呼吸机(浙江大学仪器厂),呼吸频率100次/分,潮气量3 ml, 吸呼比1:2。肝素1000U/kg下腔静脉注射,剪开胸壁暴露心肺组织,盐水冰泥覆盖心肺降温,后腔静脉低压灌注4℃改良EuroCollins液(另加肝素3U/ml)约10 ml,结扎右肺门,横断后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放血,经胸部后腔静脉4℃STThomas液灌注心肺至引流灌注液清亮,心肺组织颜色苍白,结扎并剪断下腔静脉,分离结扎后腔静脉、左右前腔静脉并于远心端切断,分离主动脉并于主动脉弓远端离断,切除右肺,完整取出心脏及左肺,置4℃改良EuroCollins液中修剪。于无名动脉处切断升主动脉,4℃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冰盐水纱布包裹带肺叶供心。
  1.2.2 受体手术 经口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及呼吸机参数设置同供体手术。大鼠右侧卧位,经左侧第四肋间切口入胸,70丝线牵拉显露术野。离断左下肺韧带,钳夹左肺移至胸外并固定以显露肺门,解剖游离肺门,微血管夹分别钳夹左肺动、静脉并于远端剪断,将供体上腔静脉插入受体左肺动脉,供体主动脉插入左肺静脉,50丝线结扎固定。顺序开放左肺静、动脉,微血管夹钳受体支气管并于远端剪断,移除受体肺,将供体心肺纳入胸腔放至原位,将供肺支气管内支架管插入受体支气管残端,50丝线结扎固定。开放通气,供肺逐渐膨胀,颜色由暗红转为粉红,部分肺不张者可加大潮气量。供心纤颤一般于血管开放肺充血1 min内复跳,观察 5 min正常后,调整移植心、肺位置以防血管扭曲,洒入少量青霉素预防感染。吻合成功标准:①三个吻合口无漏血、漏气;②肺动、静脉充盈;③移植肺呈粉红色,均匀一致,弹性良好;移植心脏红色,波动有力。置胸腔引流管后关胸,受体清醒后拔除引流管,渐停呼吸机。呼吸平稳、频率>100次/min时拔除气管插管。术毕经尾静脉或颈部静脉分支注入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2 ml,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置23℃恒温箱保暖。手术平均耗时75 min。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供血复跳的大鼠20~30 min内清醒。每天早晚视、触诊各1次,移植心脏搏动有力、规整,心率140~160次/min,搏动>3 d者视为手术成功,3 d 内移植心脏搏动无力或明显增大者视为失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313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