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满红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109例,并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的免疫功能水平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与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4.21、4.67;t=4.51、5.36、6.74,P<0.05),且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3.46、3.97,P<0.05)。恶化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改善组,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指标水平可明显反应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肝脏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十分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对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进行代谢的过程[1-2]。研究表明,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5-6]。其中,男98例,女86例,年龄19~69岁,平均(42.5±16.5)岁;将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2000年),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109例。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15.3)岁。两组患者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排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排除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4)排除在30 d内未服用任何抗菌药物以及免疫调剂的患者。
  1.3 样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空腹12 h以上,于早晨8:00、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液5.0 mL,
  分离血清,对其中相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水平情况,进行检测。其中,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PTA采用西门子Bayer ADVIA175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试剂盒、校准品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BIL的检测使用重氮比色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使用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4.21、4.67;t=4.51、5.36、6.74,P<0.05),且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3.46、3.97,P<0.05),见表1。
  2.2 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与病情变化情况比较 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慢性乙肝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将显效与有效者设为改善组,无效者设为恶化组[7-8]。结果显示,恶化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改善组,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为非细胞性的病毒,其在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特殊的免疫性反应,从而使得造成肝脏组织出现病理学免疫损伤,而非其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和繁殖而引起[9]。
  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后,病毒抗原在肝脏细胞内持续存在,刺激致敏B细胞产生多种血浆免疫球蛋白,如IgG、IgE、IgM、IgA等,这些免疫球蛋白可结合病毒的相应抗原,为机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机制。有研究发现,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与恶化主要是由于肝脏组织内的枯否细胞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去除机体内的抗原,使得针对抗原的抗体产生过多,导致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型乙肝患者的以上免疫指标则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较为接近[12-13],充分提示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免疫蛋白水平越高,则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则越差,提醒医务人员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肝脏在总胆红素(TBIL)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功能为摄取、排泄等,慢性乙肝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因此使得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胆红素水平随着病情发展而明显升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恶化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患者,进一步提示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在反应肝功能损伤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肝脏还具有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作用,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A)与肝脏受损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15],凝血酶原时间水平越低,则表明肝脏受损越严重,也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这和本组资料的结果较为吻合,恶化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提示了肝功能受损程度较为严重,以致无法合成足够的凝血酶原,间接预示了患者肝脏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密切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指标水平,可明显反应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池志芳,范艳敏,耿巧英.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0-2301.
  [2]徐萍.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56-57.
  [3]刘光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2):2499.
  [4]朱惠.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4):84.
  [5] Aktas O,Zipp F.Regulation of self-reactive T cells by human immunoglobulins-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sclerosis therapy[J].Curr Pharm Des,2003,9(3):245-248.
  [6]福军亮,王福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治疗[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4):300-304.
  [7]杨永,严广,胥琳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120-3122.
  [8]贾绮宾,李笠,阴英,等.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固醇检测对肝功能分期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9,31(1):18-19.
  [9]胡旗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4-445.
  [10]杨丰.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8):113-114.
  [11]周臣敏.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3):376-377.
  [12]张丹浩,张丽萍,彭柳婧.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J].武警医学,2012,23(10):903-905.
  [13]卢振,江海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55-256.
  [14]冯铁柱,郭瑞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25-827.
  [15]万瑶.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2,13(2):63-64.
  (收稿日期:2013-09-18) (本文编辑: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763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