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山等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针灸学》教学中,如何解决经络循行抽象难讲、腧穴特异功能难明、刺灸补泻手法难显、治病机理玄妙难释等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它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关键词】 针灸学; 四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治病机理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1]。本研究针对针灸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使针灸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的更明确[2]。
  1 项目的研究意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现行针灸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点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模式。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在教学中学生有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如何使学生对针灸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轻松地掌握针灸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以及其治病的科学规律,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3]。本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
  2 针灸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为基础思想,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经穴刺灸为防治手段,良性调节为作用机理,这也是传统针灸学精髓所在。现行《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四部分的内容基本独立讲授。讲经络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挂图;讲腧穴时学生听到的是腧穴诸多主治;讲刺灸手法操作时学生感到难于操作;讲病证治疗时学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如何让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运用针灸治疗规律及特点,结合本专业疾病特点开展临床治疗,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才是针灸学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 具体研究内容
  3.1 经络部分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研究
  3.1.1 建立富有中医针灸特色的现代化模拟经络实训教室 以本学科的“针灸学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针灸陈列馆。
  3.1.2 研制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十四经络课件》 运用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是本课题组在2005年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经络内容是主要核心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就是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学生们学起来没有兴趣,而且不能直观地看见和了解经络的整个循行过程。“针灸学十四经络”软件是运用Flash动画软件研制而成[4]。笔者将固定不动的只能用挂图展示的经络动起来了,而且设计了在经脉循行的过程中经过和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等,使其都亮起来和动起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3.1.3 将现代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关于经络循经感传的观察;经络电学特性的测定;灸性感传的观察;合谷穴气至病所效应性观察;足三里穴针刺后的感觉传导等内容均可以引入课堂。使学生对经络的理解不光是在客观上可以直观地看见经脉的动态循行,还可以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进一步了解经脉循行的一些特征,加深学生对经络的理解和掌握[6]。同时,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规律并掌握运用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如讲授经脉循行时,强调学生掌握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分布规律: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交接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部,阴经与阳经交接在四肢末端,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胸腹部[7]。
  3.2 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3.2.1 “二看三点一习”法的运用 在《腧穴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腧穴的定位。为了加强这一实践环节,应采用“二看三点一习”法。二看:即“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观看动态的腧穴的定位图;实验课堂先观看教学录像,复习加强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腧穴的点穴实验作铺垫”。三点:即“师点”、“互点”、“考点”。“师点”指将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亲自在学生身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及做点取穴位的示范动作。“互点”是指在“师点”之后,让学生两两结合,彼此在对方身上定取穴位。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点取穴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点”是实际定取穴位的能力测试。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份印有10个不同穴名的试卷,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腧穴的归经、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学身上具体定取每个穴位的位置,考点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8]。“一习”是在学习腧穴学理论的过程中,安排临床见习。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   3.2.2 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在同学们正确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后,笔者将实验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引入课堂。一是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当刺激腧穴与非腧穴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腧穴作用大,非腧穴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如针刺合谷、足三里后,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针刺非腧穴时这种作用不明显。二是不同腧穴常常引起不同效应,或对不同部位产生影响。如针刺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使肠鸣音增加的效应比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穴强。即使是同一条经脉的腧穴其作用也有差异,如上述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肠鸣音的影响较其他经脉强,而在胃经腧穴中又以足三里的作用最强。三是有些腧穴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如针刺心经的神门穴,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有加强神门降压效应的作用。通过将腧穴的特异性规律研究引入课堂之后,使学生们对腧穴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3.3 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研究 本《针灸学》教学的重要实训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3.1 研制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的教学课件 运用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这是本课题组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针刺手法的操作是本教学中的难点[9]。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教学,也是笔者多年来的教改重点。因为针刺入人体后,老师在讲解针刺手法的动作和针在人体内的动作过程,学生是无法看见的。笔者开发研制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整个课件将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操作过程都可演示出来,学生能看见针刺手法的演示,老师根据课件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针刺各种不同手法的操作[10]。
  3.3.2 研制具有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的手法模拟仪器 针法灸法学手法是一门操作性特强的课程,其中的针刺手法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进针到出针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复杂微妙,仅凭老师的一张嘴是很难讲清楚的。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针刺手法是否规范,是所有针法灸法学课程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研室老师们经多方努力,研制了以示波形式反应针刺的提、插、捻、转等手法,通过对示波频率和波幅的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学生针刺手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它们之间参数的差异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针灸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使刺法灸法的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1]。
  3.4 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研究
  3.4.1 模拟临床直观教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使用模拟临床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病例由教师事先建立卡片模拟患者,将2名学生编为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患者,另一名为医生。根据卡片要求,由“医生”向“患者”提出各种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采集病史,并由“医生”自己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施治[12]。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临床教学中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13]。为使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检验其实际动手能力。笔者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除理论考试(占70分)外,还进行了技能操作考试(占30分),即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每2名为一组,然后再抽题回答问题,抽到哪种操作方法或病证,要求学生从辨证分型、立法处方、选穴操作等步骤,一步步讲解清楚,并进行实际操作,由两名监考老师同时打分。这种考试方法也是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14]。
  3.4.2 将“标准化患者”引入课堂 这是本课题组在2009年进行针灸学教学改革时一个校级立项课题。就是专门招收了三个标准化患者的模特,进行了专门的职业培训后,投入到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将预约的模拟患者带到教室,由模拟患者叙述病史病情,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整个过程,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15]。
  3.4.3 将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性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将科学研究内容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是本教研室的一大亮点和特点。比如说在讲授针灸治疗“中风”病时,笔者就将在科学研究中证实的针灸治疗“中风”的病理机制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由学生自己点击展示出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科学性。还有“足三里”为什么能治疗胃肠疾病;“内关”为什么能调节心率;“委中”为什么能治疗急性扭伤等等。用科学的依据来告诉学生,针灸治病的科学性,使学生由衷地对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和崇拜感,从而对针灸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结语
  本课题首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实验针灸学系列中的研究内容,将现代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充实和丰富了本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足。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参考文献
  [1]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张子谦,陈建雄,童娟.西医院校的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教学初探医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34-935.
  [3]王宛彭,刘红.《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63.
  [4]黄芳,曹锐.中医专业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7.
  [5]黄小波,李宗信.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8-49.
  [6]杨建斌,张彩凤,夏永华,等.浅谈示意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95-96.
  [7]刘建卫.数字化可视人在针灸腧穴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81.
  [8]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140.
  [9]王卫,魏连海,孟向文.腧穴立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76.
  [10]王卫,徐立,孟向文,等.《经络腧穴学》立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2(4):20-21.
  [11]陈文,梁立安,陈尚杰.教学做合一在针灸临床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2):133.
  [12]张东铭,王莉梅,付艳琴,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50-151.
  [13]龚东方,李艳慧,庄礼兴.浅谈医案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25(2):78-79.
  [14]卞镝.针灸教学的改革创新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2004,6(3):243-244.
  [15]陈红,陈丽灵.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6-147.
  (收稿日期:2013-12-11) (本文编辑: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94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