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运动对改善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唯一 曹玲

  【摘 要】研究表明,平衡功能异常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目前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已经作为预测跌倒的重要指标。评价不同运动项目的各自优势,以及在提高平衡能力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国民的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本综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着重分析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对于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提高的差异。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关键词】静态平衡;运动;太极拳;健身舞;老年女性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16—02
  1 平衡的分类
  医学范畴上,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属于静态平衡;二是指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属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功能是指机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下,控制身体重心并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静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平衡的评估方法
  平衡测试是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前提,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逐步寻求安全、简捷能全面反映其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三种:传统观测,量表评定和平衡测试仪评定。
  传统观测法:平衡测试是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前提,主要包括:①Romberg法;②单腿直立检查法及强化Romberg检查法;③Wolfson的姿势性应力试验法;④闭目原地踏步法;⑤前庭步测验法:⑥平衡木行走法。
  量表评定法:运用量表测试,更适用于非正常人的平衡功能,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临床上常用的平衡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etti量表,站起-走计时测试,功能性前伸、跌倒危险指数等。
  平衡测试仪评定:静态姿势描记图反映的是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可以比较定量、客观地反映平衡能力,便于不同测试者之间进行比较,是目前国内定量检测平衡功能的主要方法。
  2.2 静态平衡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崔景辉等为了建立静态平衡能力的量化评价标准,确立了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邓军民通过对指标的分析, 初步筛选出了评价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 建立了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2.3 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分析
  平衡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年龄、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肌力等,他们的下降都会使平衡能力遭到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1]。
  2.3.1年龄,性别与平衡
  Lord SR等人研究出平衡能力与年龄具有相关性, 但非线性相关, 为复杂的曲线关系。随年龄增大, 平衡能力下降。平衡能力强弱的分水岭在60 岁。人的双脚站立姿势的稳定性是进入60岁后开始下降,而单脚站立姿势的稳定性是进入50岁后开始下降。Maija等研究也表明, 30到60岁年龄范围内姿态稳定性最佳。随着年龄的增加, 心律不齐和退行性变化,使得皮肤的触压觉降低。
  女性在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性激素的缺乏, 骨质丢失的速度是男性的4倍, 前庭器官的脱钙衰退快于男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破坏了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下丘脑与脑垂体的调节机制及其分泌腺与垂体间的平衡关系,最终影响植物性神经中轴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2]。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为期12个月的平衡训练能明显改善绝经后女性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频率[3]。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相关雌激素水平,促进骨质合成与吸收平衡,防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4] 。
  2.3.2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与平衡
  视觉与人体平衡密切相关,多数人闭眼双腿站立时导致姿势不稳。通过视觉剥夺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前庭功能及本体感觉,进而提高前庭及本体感觉调控静态平衡的能力 [5]。
  本体感觉是经由位于皮肤、肌肉、韧带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与变化,促使肢体动作产生并协调肌肉收缩,以维持动作的精确和关节的稳定[6]。
  郭丽敏的研究显示前庭系统在维持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视觉与本体联合作用占 44.4%,前庭系统最大占 55.6%。
  姿势稳定的维持需要前庭觉,视觉,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整合作用。一种及以上的感觉输入不充分或丧失,平衡就可能异常。
  2.3.3 肌力与平衡
  从老年医学角度讲,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在衰老的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尤其是下肢肌肉衰退更明显。伴随肌肉体积的减少,肌肉力量也下降[7]。下肢肌肉力量的减弱和下肢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对受试者的平衡功能影响较大 [8]。朱从德表示,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个体在闭眼双脚站立状态下的平衡能力可能更多依赖膝关节处伸肌与屈肌力量变化的平衡性。Laughton研究在安静站立时,老年人的股四头肌活动和胫骨前肌活动均比年轻人高出两三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下降造成的一种补偿,这些肌肉活动的增加是老年人姿势稳定性下降的一个特点。
  2.3.4 骨密度与平衡
  Lord SR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声波衰减系数、跟骨骨质量指数与单足闭目站立时间成直线关系。25 s后,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下降有关。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不成立。黄何平等人在研究跟骨骨密度及骨强度与运动的关系时发现,单足闭目平衡站立时间与骨密度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而与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王淑丽等人有做过关于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与骨骼强度的关系调查,平衡能力的减弱,首先是协调性的下降,而与骨骼强度的相关性不大。一旦协调性和骨骼支撑力均减弱,那么,跌倒同时伴随骨折的发生率就会成倍增加。   2.3.5 活动行为与平衡
  杨延砚等人经过调查,显示家务劳动与骨密度和跌倒的次数无关。单纯的劳动只是一种机械的运动,不能替代运动负荷。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较男性高,可能是女性本身肌肉较男性细小,绝经后更多的发生萎缩;也可能是女性长期从事家务劳动,忽视了体育锻炼。
  2.4 不同项目运动干预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的研究
  运动类型分为两种:以增加运动控制能力为主的运动,以太极拳为例。和以改善感觉输入功能为主的运动,比如交谊舞,老年秧歌,健身操等。
  2.4.1以增加运动控制能力为主的运动
  太极拳是一项全身性的整体运动。即使重心在转换、动作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一样要求下肢保持稳定,转换过渡的平稳,脚下稳固才会使动作流畅。闭眼单脚站立是评定人体在静止条件下保持身体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反映了老年人的前庭功能。金昌龙等研究表明长期不断地练习太极拳,有助于防止单脚站立能力的下降。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肌肉萎缩,增强老年人下肢、躯干肌肉的力量,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直立姿势的平衡能力有一定效果和重要意义。
  有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女性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达到 10 周,闭目单足站立的持续的时间才会达到效果以提高老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太极拳运动中,身体重心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位置,这种动作特点使股四头肌长时间处于放松-紧张-放松的交替运动状态,对肌肉刺激促使新陈代谢加速,毛细血管开放量增加,血液供应增多,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与贮存能力增强,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变得更加粗壮有力[9]。
  2.4.2以改善感觉输入功能为主的运动
  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坚持秧歌舞练习的老年女性的单足站立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氧健身操对提高本体感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也有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6个月体育舞蹈锻炼后,受试者的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显著提高。这与体育舞蹈的动作特点有关,由于体育舞蹈的大部分动作以下肢和躯干的运动较多,长期运动负荷和肌肉牵拉力有效提高了成骨细胞活性,利于骨形成和骨重建,从而提高该部位的骨密度[10]。孙云霞的调查显示坚持秧歌舞练习一年以上的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秧歌舞练习对维持或提高骨密度具有积极的作用。腰腹部的“扭、转”和下肢的“走、跳”等动作使机体始终承担着较大的运动负荷,锻炼了腰腹肌、膝、踝关节的屈、伸肌肉群的力量与耐力,为维持身体平衡提供了肌力支持。 “甩头、转腰、旋转、跳远”等动作,不断给予前庭、视觉、本体感觉器官系统刺激,长期练习提高了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及神经系统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处理能力。
  3 讨论与建议
  有研究表明,改善机体视觉系统是交谊舞运动提高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途径之一;而提高神经肌肉调节灵敏性是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11]。
  与非运动组比较,太极拳、健身舞等群众体育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躯体平衡能力,对预防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有些实验结果则显示,运动练习对静态站立闭眼平衡控制能力提高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每项研究所选人群的基础疾病、年龄段分布、练习时间和种类招式、运动负荷不同有关。一些学者也认为,静态平衡能力与遗传因素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密切,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易受后天因素影响的。有很多原因会造成不同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比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的区分,以及选择的测试方法不同,使用的实验仪器不同,评价指标不同,测试样本数不同,运动干预时间长度不同,统计方法应用的精确度等。
  多种运动项目结合可以较全面提高老年人身体的平衡能力,但不同运动方式在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方面存在各自的不足,建议老年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以根据性别和个人喜好选择两种或以上运动项目[12]。
  4 展望
  平衡能力的研究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跨学科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但该领域还存在着若干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平衡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彻底阐明;平衡能力检测的指征和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对中国人民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的研究没有继承性等。目前的研究都是在固定时间内,对受测者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很少有有学者对平衡保持的极限时间进行研究,保持身体稳定的时间也是评价平衡功能好坏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中国还应根据国情和国人的自身特点,尝试自行生产出既经济又科学的平衡能力检测装置。建立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民平衡能力评价体系, 研究国民的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老年人科学地进行健身提供依据。总之,该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田霞.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J].内江科技,2010,31(7):24
  [2] 肖兰,周勇,李靖.绝经女性 6 个月健身秧歌前后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6):561-563.
  [3] Madureira MM。Takayama L。Gallinaro AL。et a1.Balance training proFam is high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functional status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falls in aldedy women with osteopor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Osteoporos Int。2007,18:419-425.
  [4] 顾芳,陈晓红,郑 陆.北京市女大学生骨密度及体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57-59.
  [5] 叶阗芬.视觉干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控制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
  [6] Samir B, Patrice R. Relation between postural control assessment with eyes open and centre of pressure visual feedback effect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Exp Brain Res. 2009. 195:145-152.
  [7] 王瑞元. 运动生理学[M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8] 杨延砚,争玳,陈亚平.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下肢肌力与平衡功能捆关性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6):645-645.
  [9] 张彩芳.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肌力与平衡能力关系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1,(14):185
  [10] 周先进,李程秀,周 兰等,体育舞蹈对绝经女性激素、血脂、免疫及骨密度相关指标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2):34-36
  [11] 刘崇. 参与太极拳、交谊舞、健步走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河北师范大学2008硕士论文
  [12] 李静.不同运动项目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9(30):2678-26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01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