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报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君华 王进燕 于妮妮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2―01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现将在青医附院进修期间接诊一例报道如下。
  Ⅰ 病历摘要 患者邵毓航,男,66岁,因“突发头痛4天”于2011-2-23日入院。患者4天前少量饮酒后突然出现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曾出现复视,持续约10小时后复视缓解,仍头痛,在当地治疗无好转,两天前来我院行脑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院。患者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90/110mmHg,08年行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查体:BP:140/90mmHg,神清语利,颈有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心肺(-),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克氏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脑MRI(2011-2-21)示蝶鞍及鞍背后桥脑及中脑前方区域异常信号影,不除外占位性病变。脑MRI强化检查(2011-2-22)示鞍背、斜坡后方与脑干之间异常信号影,局部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性大。脑CT(2011-2-22)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性大,不排除动脉瘤破裂。头颈部CTA(2011-2-23)示右侧后交通动脉不规则狭窄。脑DSA(2011-2-25)示未见异常。治疗方面予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神经节苷脂营养脑细胞、甘油果糖防治脑水肿、缬沙坦控制血压,并绝对卧床,患者恢复较好,头痛渐缓解,2011-3-17复查脑CT示老年性脑改变,出血已完全吸收,于2011-3-18出院。
  Ⅱ 讨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NSAH)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症状较轻,一般无再出血,并发症少,预后良好。1980年van Gijn等[1]首先报道了这一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独特的SAH类型,并于1985年将其命名为PNSAH。PNSAH病因至今未明,由于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且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见,一般不复发,因此推测其与静脉、毛细血管或动脉穿通支破裂出血有关。临床表现与动脉瘤SAH相似,患者多诉突发头痛,但动脉瘤SAH头痛常在数秒内加重,而PNSAH头痛发生较缓慢,在数分钟内逐渐加重,并且大多数患者头痛是唯一主诉,可伴有畏光、恶心,入院时Hunt和Hess分级多为Ⅰ―Ⅱ级,除脑膜刺激征外,极少伴有定位体征[2]。
  PNSH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特征性CT和DSA表现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早期(发病3天内)的头颅CT检查是十分重要的,超过3天,基底池的出血可能会被脑脊液稀释,可能不再看到SAH或出血范围发生变化。其次,出血只位于脚间池或桥脑前池的基本可诊断,若出血超出此范围,进入视交叉池、侧裂池或纵裂池,除非少量,否则诊断要谨慎。少数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在CT上可出现与PNSAH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容易被误诊为PNSAH[3]。
  既往我们对PNSAH治疗常采取与动脉瘤性SAH一样的治疗原则。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治疗模式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只需给予一般性的对症治疗,不再要求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总之,PNSAH是一类病因不明的出血。正确认识和诊断PNSAH,对其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ymons L.Surgical treatment of giant pituitary adenomas [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1979,42:973―982.
  [2] Schwartz TH,Solomon RA,Perimesencephalic nonaney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Neurosurgery,1996,39(3):433-440
  [3] 曹东彪,闰小利,戴刚,等.巨大垂体腺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垂体柄保护lJ1.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64―1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454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