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同性“情有独钟”正常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Q中学生小路是个学习态度认真,性格开朗大方的女孩儿。可是,最近她有个很大的烦恼和困惑,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小路有一个好朋友小娜,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只要小娜有事情没来上课,自己就会莫名其妙地牵挂着她,担心小娜会出什么事情,结果自然就没心思看书。而且,每当看到有男孩儿喜欢小娜并对小娜有所表示时,她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难受。更可怕的是有些同学背后风言风语说小路和小娜搞“同性恋”,是“变态”。小路知道后,心急得不得了,她也怀疑自己心理是不是不太正常?为此,小路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她老是想今后该怎么办呢?
  A国外的心理学家将人际间的交往分为五个层次:生存交往、安全合群交往、认知协同交往、情感依恋交往和个体价值实现交往。其中情感依恋交往也称感情互酬交往,即人际间的互相信任、亲近、思念、关心、抚慰和激励等感情交往,是人际间一种较亲密的情感交往,也是人际间一种较高层次的交往。
  小路烦恼的真正原因显然是受到“同性恋”、“变态”等风言风语的影响,小路给自己贴上了交友异常的心理标签,由于她过于担心自己的这种交友心理不够正常,从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潭。
  至于小路和小娜交往那么久,为什么她以前对小娜没有这种特别的感觉呢?
  其实,小路这种心理体验产生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小路现在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情感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心理上具有叛逆性,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越来越远离父母,甚至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二是心理上的闭锁性,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在这一时期情感之门悄悄关闭,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埋在心里。然而人活在世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即渴望爱情、友情和亲情,是人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需要。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及心理上的闭锁,使很多孩子的内心都感到无比孤独和寂寞,由于这种归属感的缺失,促使他们特别渴望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能倾听自己心声的知己,对小路来说,小娜正是这样的合适人选。她和小路互相关心,互相理解,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这就为她们亲密关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小路对小娜的情感依恋是一种正常的交友需要。
  台湾已故作家三毛也曾形象地描述过青年人交友的特点:“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热忱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与共。这种出发点是可以欣赏而且了解的。因为人类常觉得内心荒凉,期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青年朋友羞于向父母启口,朋友便成为重要的精神寄托。这是十分合理的。”
  所以像小路这样的交友体验,许多人都曾有过,特别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更是多见。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很接纳和认可这种友情,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并把这段友情作为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而小路则不同,她一方面渴望拥有这样的友情,但又不能坦然接纳这份友情,内心担忧这种友情不太正常,这就导致了她目前痛苦状态的产生。
  所以,对小路而言,顺其自然地接纳和享受这份友情就是最好的策略。
  文/章月娥(编辑 李天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96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