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启婷 董筠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66-0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伴有吞咽困难,食道和咽部异物感、甚至哮喘、咳嗽等。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和促进胃动力为主,难以解决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问题。而中医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中并没有“胃食管反流病”一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当属“吐酸”、“反胃”、“嘈杂”、“胃痛”等范畴[1]。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与现代医家的认识不尽相同。
  1.1古代文献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描述
  吐酸首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指出吐酸乃胃热之证。而《诸病源候论?噫醋候》说:“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指出了停痰,脾胃虚弱或受寒均可致吐酸。金元时期,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有寒热之争。东垣主寒,河间主热,丹溪则言热为本,寒为标。清代高鼓峰对其进行了解释:“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是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或寒或热均可致本病发作。
  肝疏泄胆汁以助脾胃之运化,疏泄脾胃,使脾胃升降有序。若肝木郁结,逆克脾胃,运化失职,而致积食与郁火交结而作酸。如《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篇》中提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症因脉治》中认为“呕吐酸水之因,平时郁结,水饮不化,外被风寒所束,上升之气,郁而成积,积之既久,湿能生热,湿盛木荣,肝气太盛,遂成木火之化,因吞酸、吐酸之症作矣”。《张氏医通》云:“肝火逆于上,伏于胃脾之间,饮食入胃,不得转化,所谓曲直作酸是也”。因此,木郁土虚,胃失和降为本病病机的关键。
  1.2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徐景藩[2]认为,本病病因大致如下:酒食填脘,胃降不及;禀赋不足,体弱胃薄;多药伤胃,升降失常等,以上诸因,常有相兼。李振华[3]认为,食积不化,损伤脾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逆克脾胃,积食郁火,交结作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酸水上泛,发为吐酸。王天龙[4]认为本病病变在食管,食管属胃,为胃气所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胃浊上逆为其主要病机。戴高中等[5]认为本病虽然病因繁杂,但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通过古今文献对比,可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概括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并与肝郁、脾虚密切相关。
  2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戒烟戒酒,注意饮食;睡觉前3小时不吃东西;腰带不宜系过紧;夜间床头抬高等均有助于该病的缓解。但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内治和外治两大方面。
  2.1内治
  现代医家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自己的见解。单兆伟[6]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本质是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主张治以健脾和胃泻火降逆,方选四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而肝胃不和等只是其发病过程中的表象。徐景藩[2]认为反流一症,当属胃气上逆。痰气交阻而发咽中不适,气郁化热而有烧心、灼热感。常见证候有:气郁证、痰气交阻证、肝胃郁热证和气滞血瘀证,临证需注意与润燥、升降、宣通等药物的配伍。张忠堂等[7]运用平胃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痰热瘀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六个证型。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证治以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中虚气逆证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痰湿内阻证治以化痰祛湿,和胃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方用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寒热错杂证治以辛开苦降,和胃降气,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2外治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逐渐受到关注,常用的外治法有针灸、按摩推拿、中药外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颜春艳[8]等应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3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食管下括约肌压有明显改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丁沛[9]等报道,当RE患者出现胸骨后或后背部疼痛时,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加用药酒按摩背俞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单兆伟[6]研究发现,针刺能够调理全身气机,取章门、期门刺络拔罐,可使邪气出,足三里、三脘穴、天枢、内关等可降胃健脾,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效果。除以上疗法,耳针疗法亦能很好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穴取食道、交感、皮质下、贲门;配穴取胃、肝、神门、枕。每次取2~3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效果明显。
  3总结
  本研究通过古代文献研究和现代医家认识,发现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是本病病机的关键。中医药的应用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配以针灸、耳穴的外治疗法,不仅加强了治疗效果,还可有效的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5-230.[2]徐景藩.关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几点意见.江苏中医药.2010,42(1):1.[3]李振华,李郑生.中医脾胃病学.科学出版社.2012,2:156-160.
  [4]王天龙.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辨治[J].中医研究.2009,22(4):45-46.
  [5]戴高中,沙玲.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体会和思考[J].江苏中医药.2012,44(1):10-12.
  [6]杜琳,郭琳.单兆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4):238-239.
  [7]张忠堂.吴滇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3):215-216
  [8]颜春艳,谢胜.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柳州医学.2010,23(4):139-141.
  [9]丁沛,刘菊.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2,5(3):879-8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295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