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助产士身心健康与自我维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瑞兰

  【摘 要】助产工作具有压力大、风险高、工作节奏快的特点 , 目前好多助产士的身心健康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助产队伍的质量和母婴安全,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风险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自身防护措施 , 最大限度减少职业风险因素的危害。
  【关键词】助产士;身心健康;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8-01
  助产士是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的医务人员,担负着促进母婴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重大责任[1],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
  1 影响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因素
  1.1 工作的特殊性对健康的影响:助产士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产程观察、接生、抢救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工作时主要以步行和站立前倾为主,并且接生时往往需要全身发力,长时间工作易造成腿脚酸痛、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尤其是肩关节及手腕关节损伤是影响助产士健康的突出问题。
  1.2 职业暴露因素: 如果孕妇的HIV和HBV的检测为阳性,则产妇的血液、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中会含有丰富的病毒,而助产士在进行助产时,接触到病毒的机会很多。如果在为产妇接产时羊水的喷溅,会伤到眼睛结膜,皮肤黏膜,进行会阴缝合时,由于产妇的不配合或者操作不当,均具有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只需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受感染的几率是1.8%[2],尤其是遇到急诊急救孕产妇来不及自我防护,这些职业暴露的高风险给助产人员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1.3 缺乏适应压力大的心里: 助产士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长时间负荷工作,责任性强,风险高,精神高度紧张,同时每天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孕产妇及家属。产程进展本是一个动态过程,孕妇及家属认为产检时一切正常,顺利分娩一个健康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产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家属又不能接受,易产生护患矛盾,助产士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担心工作疏忽造成孕产妇病情延误的自责心里及家属的不理解等,这种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助产士的身体健康,同时易使助产士产生对本职工作厌恶感,引起身心疾病如: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感觉精神要崩溃等。
  2 助产士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
  2.1 支持鼓励继续教育 助产专业不同于护理专业,助产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护理。助产专业根据其特点和要求重点在于助产学、新生儿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容,同时配以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及人文知识补充[3]。助产士作为产房工作的主力人员,对其经验、技术、职业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产房助产士在护理中存在着风险因素,均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帮助和鼓励助产士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在助产领域做得更精更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孕育分娩质量。管理者有计划的对助产士进行培训,给予其创造和学习的机会,支持鼓励助产士进行继续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助产士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减轻其工作压力。
  2.2改善工作环境降 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制度,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定期通风换气,应每天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通风。在给产妇做会阴检查,肛门检查,人工破膜等可能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检查时要戴手套、口罩。接产时由于破膜张力大喷溅,要穿防水衣,戴橡胶手套。有传染病的孕妇分娩时,要配戴防护用具,如产妇的血液、分泌物不慎溅到脸上或眼睛里,要立即用消毒液清洁颜面部,抗生素眼药水做好眼的护理,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条例。操作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化学试剂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配戴必要的防护工具,严格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的清洁。
  2.3 要有爱心 作为一名孕妇来说,阵缩到分娩是孕妇最难熬的时期,护理人员应把孕妇视为自己的亲人,做好心理疏导,积极应对,讲解阵痛的原理,取得产妇和家属的配合,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实行无痛或减痛分娩等方法以解除产妇因恐惧、疼痛发出的喊叫,努力做好孕妇待产过程中的心理和生活护理,及时给产房外等候的家属通报产程进展情况,让家属放心,尽可能减少冲突的发生。面对紧张的工作应有条不紊,处理业务分轻重缓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4],对孕妇及家属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给予谅解包容的态度。
  产科工作是一项紧张度高、风险大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助产士要保持自身精神健康。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压抑的情绪,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巧玲,方雅卿.基层助产士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93
  [2] 罗丽敏,凌丽萍,高艳霞。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01
  [3] 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式下护理工作面临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2)60
  [4] 戴琴,护士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2004,10(9)23-25
  作者简介:
  郭瑞兰,女,助产师,本科,山西省阳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579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