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杨家埠木板年画中的宗教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年画赞扬、歌颂、美化、宣传儒家倡导的“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道德人物形象,贬低、讽刺、挖苦、嘲笑触犯道德底线的各种众矢之人,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人物崇拜的常用表达形式,并以此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和心理判断能力。
  〔关键词〕木版年画 宗教文化 杨家埠
  汉代至明清,山东民间受仙神和儒释文化影响较深,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山东民间文化艺术的杨家埠木板年画,从兴起之日,就始终贯穿着崇拜自然、神灵和圣人文化的主线。杨家埠木板年画在表达对诸神信仰和崇拜中兴起了一种造神活动,把儒道释中的神灵如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圣仙、城隍、灶神、门神等加以夸大,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神仙圣佛”类年画,并主导了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最受群众欢迎、销量最大、影响深远而长久不衰的“看家年画”之一。
  杨家埠木板年画产于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是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之一。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感染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宗教文化内容。杨家埠木板年画形成于明代晚期,大多数人认为杨家埠年画来源于四川梓潼,是随着移民而将技术迁入潍坊杨家埠,“由于长期战争,‘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逃散,内地田土普遍荒芜’。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梓潼杨氏经川陕道北上,辗转落户山东,自是情理中事”[1],并与山东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相结合形成具有宗教文化因素的年画艺术,其内容犹如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花朵,显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多神信仰
  在杨家埠木板年画艺术中,有表达人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各种神仙崇拜和敬仰的年画,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理念和宗教观念。杨家埠木板年画中《神荼郁垒》是潍坊地区民间最早的门神年画,是人们对门神崇拜和敬仰的艺术再现,成为杨家埠年画中原始宗教神灵崇拜的代表性作品。年画《秦琼敬德》既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又是佛教文化思想的体现。由于唐代将佛教文化引入道家文化中,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秦琼敬德被唐太宗立为门神,是“杂糅宗教观念形成的庞杂神仙体系渐渐附会到真人身上”。[2]《秦琼敬德》年画所蕴涵的多神崇拜的宗教文化,既是杨家埠木板年画对古代崇神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传统门神文化中多神信仰宗教观念的艺术再现。杨家埠《财神》木板年画的题材来自于佛教和道教,并常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一种象征。杨家埠年画《三星门神》将“三星”组合并贴于门上,保佑人们福气、功名与长寿同在,把人间的美好追求与理想寄托于这种年画之中,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多神崇拜宗教文化的价值所在。“灶神”在杨家埠年画中被广泛使用。灶神崇拜源于原始社会对用火的崇拜,用一种神灵“灶神”来保护火种,并将对火的崇拜演变成了对自然神灵的图腾崇拜。年画《灶王故事》则是这类题材年画的代表之作。《灶王故事》木版年画采用了以灶王爷爷或奶奶为中心,左右对称和分层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在古代石刻、壁画中较为常见,其画面结构类似于山东嘉祥县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石。周边被众神环绕,并包含着诏筹、博具、符咒、仪式、奇迹、结社、偶像等宗教文化因素。对于“灶王”的来源也包含着多神崇拜的因素,主要有玉帝女儿说、姜子牙封神说等。杨家埠有“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的说法,反映了以《灶王》神化为题材的各式年画渊源于维坊市杨家埠。
  二、动物崇拜
  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动植物崇拜的一种文化体现,在传统的宗教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影响劳动群众世界观的主要因素是宗教” [3]。杨家埠木版年画吸取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动物崇拜的各种元素,通过木版年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动物崇拜的思想和观念,并将万物有灵的观念融入到年画各种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形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民间木版年画。
  动物崇拜题材类木版年画寓宗教文化与艺术于一体,不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安全、吉祥和建康的合理需求和文化心理情趣,而且也形成了杨家埠木版年画较为突出和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有关动物崇拜类年画大多以谐音构成象征的对象,“从中可以清楚的领略到那宗教性的希冀观念”,[4]比如“鱼――余,鹿、鹤――六和,鸡――吉,肥猪――肥主,狮――师”等;以数字巧合与文字构成的象征对象,如“三只羊――三阳,五只蝙蝠――五福,二只喜鹊――双喜”等,《吉庆有余》《金玉满堂》《吉祥如意》等都是来源于对谐音的利用而创作的年画,这主要是受古代中国占卜、风水学较为流行的影响,“把自然的东西抽象成包含某种愿望的符号,一个想法马上能外化成具体的事物,能找到一个可感的替代物” [5]。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还有表现如鹰、虎等凶猛野兽的辟邪物,如《猛虎山林》、《镇宅神虎》等。画虎辟邪在杨家埠年画中很普遍,其实质是人们利用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来祈福,渴望人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另外,人们对动物的崇拜还表现在对动物的敬畏感,以及在动物面前束手无策和软弱无力,并认为狐狸、黄鼠狼等能附人体,使人神智失常。《狮子叭狗》是杨家埠年画中现存最早的瑞兽图画版之一,“其形象取材于大庙门前‘狻猊’,‘狻猊’系古猛兽,原始图腾之一”,[6]另外,《十二生肖》《亲事有成》类年画不但包含有动物崇拜的思想,而且还吸收和借鉴外来宗教文化的内容,使杨家埠木版年画披上了更为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如生肖类年画中的“两两相对,六道轮回”。而“轮回”思想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杨家埠木版年画吸收和借鉴佛教的“三界”、“六道”等概念,使其题材的宗教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三、人物崇拜
  人物崇拜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宗教文化又一重要题材之一。人物崇拜类木版年画具有故事性强,歌颂历史或传说中正直善良、除恶扬善的人物神仙,讽刺奸臣贼子和妖怪的功能,“在思想上同情人民受苦受难,替被压迫的人们伸冤诉苦,和当时地位低下的农民心心相印”。 《张仙射狗》年画描绘了一个传说中的道教人物“张仙”。据说是四川一个叫张远霄的凡人,由于其善于打猎,用铁弹射猛兽,被崇拜为道教神仙。张远霄还被道士说成唐末五代在四川青城山得道成仙,各地便为他设庙立祠,而年画则源于民间对张远宵的人物崇拜。杨家埠艺人根据小说创作了《三国演义》年画,艺术再现了很多故事情节,并通过一系列木版年画的形式表现出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和人物崇拜的宗教情结。年画《武财神・关公》中描绘了“关公”形象具有人物崇拜情节,是民间对“关羽”人物崇拜的一种历史见证和艺术表现形式。《三国演义》年画通过夸张、美化、丑化等方式表达了对其故事人物的崇拜、敬仰和憎恶,并尽可能的反映三国历史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其主题不但体现了儒家的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等传统文化思想,还包含佛教、道教和西域文化等诸教合一的宗教特点。
  在儒家礼仪道德类的年画中蕴涵着许多人物崇拜的思想和文化特征,不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故意夸大、美化、歌颂、塑造人物形象,而且在思想内容上融入了丰富的人物崇拜的宗教因素。最著名的木版年画《二十四孝图》和《自觉体面光》以中国最庄重的四条屏的表现形式,融入了儒家“孝兼全善”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内涵,使人对“孝”者产生了无限景仰和崇拜之情。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无上崇高的地位。《二十四孝图》是儒家最高道德境界“仁”的体现,并包含了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赞美了人们的责任意识、节制思想和忠孝伦理,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道德理念。通过年画赞扬、歌颂、美化、宣传儒家倡导的“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道德人物形象,贬低、讽刺、挖苦、嘲笑触犯道德底线的各种众矢之人,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人物崇拜的常用表达形式,并以此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和心理判断能力,同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一起界定和判断人们的行为品质,实现道德的社会评价功能。
  四、文化意义
  杨家埠木板年画通过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宗教文化中的多神崇拜、动物崇拜和人物崇拜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展示了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所在,并“在春节文化的重复中不断被演绎和解释”,其不同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年画种类和题材丰富各异的年画类型,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评价、约束和规范功能。研究杨家埠年画中的宗教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艺术,保护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敬永金.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与四川梓潼年画的渊源・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2]郑金兰.潍坊年画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
  [3]于光辉.民间年画探微.学林出版社,1991.
  [4]周晓光.对杨家埠年画一部分传统题材的新认识与再发现.学林出版社,1991.
  [5]张殿英.杨家埠木板年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6]王巨山.中国杨家埠木板年画研究 故事・传说.文物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123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