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幼儿乘着歌声的翅膀快乐飞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不仅不能只关注音乐本身技能的获得,还要更好地挖掘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努力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和协调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律动、欣赏、舞蹈、打击乐五个部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最容易得到广泛的开展,歌唱也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歌唱活动
  让幼儿在放松的氛围下学习唱歌,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我借用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需要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例如在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二、选择多样的幼儿喜欢的歌唱教材
  对歌唱教材新的认识,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如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似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因为只有选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我认为,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重要的。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唱歌,但对歌唱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我就以让幼儿在每次歌唱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抓手来进行我的歌唱教学活动。
  总之,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歌唱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努力的方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这学期幼儿的音乐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从不喜欢唱歌到非常喜欢唱歌,一节歌唱活动下来,幼儿都觉得意犹未尽,都觉得时间太短,我说:”下课了,我们下次再玩好吗?”他们围着我跳着说:”不,我们还要来”,听到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欣慰。我愿将每一个幼儿带进歌唱的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三、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歌唱,激发幼儿的歌唱的兴趣
  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运有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在教学活动中,我除了运用直观教具木偶、贴绒等直观形象为幼儿提供创编条件外,还激发幼儿凭借想象、记忆进行创编。例如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记得在我小的时侯,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大。
  四、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有兴趣但易转移,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如果仅让幼儿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往往高兴时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幼儿的发生器官,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变化的过程中。幼儿的声带十分娇嫩、脆弱,音色透明,肺活量小,所以幼儿不宜大声唱歌。因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例如:我教幼儿演唱《卖报歌》这首歌曲时,启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处理这首歌的方法。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有时幼儿难以体验。
  幼儿在唱歌时,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盲目追求音量,有的幼儿认为只要唱的声音大,近乎于“喊”,就是有“精神、勇敢”,他们就会赛着吼叫。有时问题出在选材上,如有的歌定的调子不当,调子定得过高了,幼儿唱不上去,就要喊;调子定得过低了,又会引起幼儿“说”歌,说个也是幼儿唱歌中会遇到的一个毛病。当然有些调子定得合适,有些幼儿也不随琴唱歌,与琴声搭不上调,这就是幼儿音准差的原故,还有些幼儿口齿不清,经常把歌曲唱走了样子,甚至乱编乱唱,所有这些都不符合“纲要”的要求。
  我从幼儿一入园就借带这批孩子,从小班到大班,因此在最初教幼儿唱歌时,力求幼儿轻声唱歌,用嘴呼吸。为何让幼儿这样做呢?因为这样有利于幼儿轻声唱歌时,听请老师的伴奏或其他幼儿的歌声,也可以听到自己的歌声,有助于幼儿提高自己的音乐辨别能力和及时纠正不合节韵的歌声,当然轻声唱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而不是训练的目的,有很多歌曲,只用轻声唱是达不到艺术要求的。在《纲要》艺术要求中,也提到了应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轻声唱好一首歌之后,再教幼儿按歌曲的性质唱出这首歌的强弱力度变化,这样有的幼儿就能表现出不错的艺术效果,达到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621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