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剧,不该马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如今这个“儿童富贵病”频发的时代,中国的年轻家长们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时髦”观念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管齐下,致力于将自家孩子培养成“天才”或是“天使”。带孩子看场电影、看场演出在“北上广”家长们看来是十分正常的素质培养、艺术熏陶。2015年的国际六一儿童节,沪上各个剧团都推出了不少儿童剧目。但在这不断升温繁荣的儿童剧市场中,剧目良莠不齐、个别演出粗制滥造的现象也确实引起了家长的不满与担忧。而面对如今民营剧团占多数的儿童剧演出市场,老牌剧院依旧不失风范,一出手便为儿童剧市场带来亮点。前不久,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推出了微剧场剧目“萌宠王国”系列剧,演出信息一公布票便立即售罄,孩子与家长们的观后好评成为了对该剧最大的肯定,而这票房和口碑自然与中福会儿艺主创团队的艺术水准、专业制作分不开。
  该剧导演高珊如今也是一位年轻妈妈,她在谈到舞台创作时强调自己的创作体会可以总结为“两感三性”。“两感”指真实感、存在感。所谓真实感,便是让孩子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剧中角色遇到的困难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剧中角色之间,以及剧中角色与小观众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剧中角色的情感表达与情节逻辑是真实可信的;存在感,让孩子认为自己是戏的一部分,而非与剧中情节无关或间离,这是一种剧场中的存在感。“三性”指实验性、寓乐性和体验性。这次推出的“微剧场”便是一种实验性质的尝试,微剧场只有108个座位,是一个非常迷你的剧场,这为体验性提供了一种可能。剧中的游戏镶嵌也是一种新的戏剧创作体现,是对儿童剧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寓乐性顾名思义指向儿童剧寓教于乐的职能,这是戏剧所规避不了的属性与功能。回溯以前的儿童剧,教育性往往大于趣味性,体现较为明显的便是说教痕迹较深,而如今时代已不同以往,教育与趣味的相渗相融成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广为传播。因此高珊认为儿童剧应将教育巧妙地融入戏中,让孩子体会寓意却不失乐趣,用她的话说:“我们是把游乐场和剧场做了一个结合,游乐场只有玩,剧场只有戏,相加起来等于游戏剧,寓教于乐。”而这都少不了孩子的参与、体验。因此“三性”中的体验性则是与“两感”中存在感的呼应,体验性要求孩子能够真正融入到剧中,跟着角色一起体会情感,主要通过游戏参与的方式,“每个进来的孩子分到不同的道具,从那一刻起就是剧中角色的一部分了”。
  这归纳出来的“两感三性”说来容易,但却着实费了主创团队一番功夫。首先在剧情设置与舞台调度上,导演认为:“小孩儿是幼稚,但不是弱智。”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去讲故事,这是要花功夫的,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因此舞台叙事以及人物出场就需要依照孩子的审美语汇以及心理规律来达成某种技巧。“包括剧中的游戏设置我们也是花了大量时间去钻研,游戏不能太难而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但又不能太简单低估孩子的智商能力,此外游戏必须要与剧情紧密结合,成为戏剧的一部分,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环节,而非纯粹做游戏。”在导演看来游戏环节是实验性的部分因此也更为不易。
  众所周知,儿童剧表演与成人话剧表演区别较大,一是剧中演员也许扮演的是动植物也可能是非生命的物体,因而在形体上,导演对演员要求较高,因为随着剧情变化,一名演员在剧中要“变形”五六次,分别扮演不同的动植物或物体,该剧演员杨馥菱在谈到演出体会时说道:“排练时导演为我们请了专门的形体模仿指导老师,来为我们进行专门的形体指导,使我们的形体配合上服化之后能达到剧中的造型要求。”此外,在场上游戏环节中与孩子的互动也是对演员的考验,该剧的演员大多较为年轻,因此在面对孩子各种出其不意的举动时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针对这种情况,导演以一位母亲的经验,在排练时模拟了孩子各种极端的情况来训练她的演员们。考虑到孩子上台的安全性,导演对舞美以及服化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导演与制作人请到了沪上知名插画师来为舞台景片做儿童插画;舞美设计的用料都采用柔软的质地以防孩子在台上擦撞;道具服装则专门做了加固和面料安全处理。最终,整个戏以“玩剧盒子”贯穿下来,让孩子们爱上这个空间,爱上这个舞台。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是一个国家剧院,在排这个剧的时候,有一次我站在我们院里停车场的石墙边,看着宋奶奶的那一段话,我忽然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很重。”导演认为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让她和她的创作团队在艺术创作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面对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们,面对教育观念逐渐开放的家长们,如何发挥戏剧教育的启蒙性?如何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如何使戏剧良好地影响孩子成长并使其一生都有所受用?这正是当今时代下儿童剧创作人所该思考的。儿童剧,不该马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771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