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自然生长观”,构建篮球晨圈“新常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让每一位孩子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并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者应追求的教育境界。为此,我们以“自然生长观”为课程理念,通过“自然为源、生长为轴、快乐为本”的孩子园篮球晨圈活动,努力实现每一位孩子的适宜发展。
  一、自然为源,寻找根基所在
  1.晨圈形式的源起
  传统早操基本都是列纵队做集体操,孩子一般只能看到前排孩子的后脑勺,活动空间很小。而教师则站在队伍的最前或最后进行带操,活动空间也很小,很少能与每位孩子交流互动。而我们的晨圈则使用圆形队列,圆是个神奇的几何图形,当孩子们站在同一个圆上时,他们能够清楚看到每一个同伴的脸,非常的平等、和谐。教师的位置可以在圆心、圆上、圆外,能够随时与任何一位孩子互动。
  2.晨圈器材的源起
  传统早操基本都是徒手操,为增加趣味性,有时候也会使用一些轻器械,像哑铃、铃鼓,而我园则使用篮球。理由一:与孩子园课题“自然生长观下幼儿篮球启蒙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紧密结合,使课题的内容更为丰富。理由二:篮球的体积比起孩子在幼儿园常玩的皮球要大,重心稳,孩子更容易控制。理由三:篮球可以拍、投、传、滚、坐……能非常好地实施一物多玩,比起单一的徒手操,孩子更为喜欢,更加集中注意力地进行锻炼。
  3.晨圈内容的源起
  传统早操基本都是有口令提示的操节,有统一的标准,力求整齐划一。而篮球晨圈活动的内容则更为丰富,主要包括队列、技能练习与展示、游戏、放松四个内容。队列主要是在圆形上进行的,先是走圆,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行进间拍球、抛接球等,再是变成双圆,里圈和外圈间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如对抛接球、对滚球、绕同伴行进拍球等。技能练习是在圆圈上进行各种篮球技能的练习,如拍球、拨球、绕球等,技能展示则是个别孩子进入圆内向圈上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心。游戏是在圆上玩与篮球相关的集体游戏,如钻山洞游戏,内圈和外圈的孩子面对面站立,将篮球举起搭成山洞,然后依次开始钻,非常好地实现了集体的合作。放松活动是每位孩子都坐在篮球上围成圈,先是给自己放松、按摩,再是给前后的同伴放松、按摩,增添了趣味性,促进了同伴间的互助友好。
  4.晨圈音乐的源起
  音乐具有非常好的渲染作用,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会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效果,进而带动人的情绪。因此,晨圈活动的设计中也选用了合适的音乐进行各环节的提示。第一段为灵动的信号音乐,孩子们听到此段音乐便走出教室,来到各自的晨圈上;第二段为坚定的进行曲,主要进行队列练习;第三段为节奏动感的技能练习与展示音乐,主要进行技能练习与展示;第四段为快乐的游戏音乐,主要进行篮球互动游戏;第五段为舒缓的音乐,主要进行放松活动。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儿童使用一致的音乐,但活动内容不同,同一时间在户外开展。
  二、生长为轴,打造健康模式
  我们以促进每位孩子的生长为轴心,创造性地进行晨圈活动内容的实施。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年龄段/内容 小班 中班 大班
  晨圈大小
  (按班级总人数设置) 晨圈直径相对偏小,圈上均匀画有圆点,便于幼儿在行进活动中保持合适的距离。 比小班的大一些,圈上也画点。 圈最大,圈上不画点,因为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注意与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晨圈队形
  (方位感) 以单圆为主,部分使用双圆,便于内圆和外圆的幼儿进行互动,少部分使用用向圆心靠拢的队形,也有内圆、外圆的位置更替。 部分使用单圆,注重圆上队形的流动性,(顺时针、逆时针行进)。部分使用双圆,内圆和外圆上对应点的幼儿绕着行进、双人搭山洞行进。 单圆和双圆结合进行,单圆变双圆,双圆变单圆,内圆和外圆交叉绕行、圆内十字形。
  篮球技能
  (个人技能) 拍球、地面滚球、低空抛接球等动作,提醒孩子可以至圆中进行展示。 行进拍球、低空抛接球(单人、双人)、防守对抗动作、双手交替拍球等动作,分组至圆中进行展示。 跨下拍球、拨球、身体部位绕球等动作,孩子自主在圆中进行展示。
  篮球游戏
  (集体游戏) 传球(地面、手间)、钻山洞。 抛接传球、钻山洞。 猫捉老鼠(行进拍球)、圆上拍传球。
  活动主持人
  (组织能力) 教师为活动主持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环节的内容。 教师为主要活动主持人,在游戏环节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轮流当主持人。 教师为部分主持人,在技能展示、游戏环节由每个幼儿轮流当主持人。
  三、快乐为本,突显游戏特质
  我们充分鼓励每一位孩子参与到晨圈活动的整体规划中,成为设计者与实践者,将晨圈活动设计成一个大型的集体体育游戏,具体实施有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征集。首先,教师与孩子讲述晨圈的大致形式。其次,征求孩子喜爱的篮球活动内容,如队形、动作、游戏内容等。很清楚地记得向孩子征求意见时的情景,尤其是大班孩子表现得特别出色,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有的说:“圆形。”有的嗤之以鼻:“这么简单谁不会,要么千手观音。”有的说:“传球游戏。”还有的说:“我们玩奔跑吧兄弟。”少数内向些的孩子虽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他们都能认真听,表情非常愉悦。可见,孩子对晨圈活动有着莫大的兴趣,他们能够在最初的讨论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第二阶段:预设。教师将孩子所喜欢的内容融入晨圈活动设计中,比如学习内圆上的孩子绕着外圆上的孩子逆时针行进拍球这一内容便是来自于孩子的灵感。为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们将队形画成俯视图,将孩子的位置在图上进行一一标识,方便孩子认知。
  第三阶段:练习与调整。教师带领孩子按预设的晨圈内容,进行户外的实地练习,并调整预设方案中不可行的部分。比如在小班的晨间练习过程中,预设有一个圆内米字形的队形,但一个星期下来,仍有一半孩子无法准确地进行站位,甚至有孩子一看到此队形就不愿练习、哭泣。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后得出:感受晨圈活动的快乐、积极参与进来才是最为重要的。更换不是放弃,而是调整,适合大多数孩子的活动才是适宜的。因此忍痛割爱更换为双圆和向圆心靠拢,果然孩子很快就能掌握,都能笑容满面地参与进来。
  第四阶段:提升与变化。当孩子对晨圈内容基本掌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提升。比如每个技能动作练习一段时间后,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难度,或者是增加新动作。再如,篮球游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换另一种新的游戏。能不断提供新鲜刺激的活动,才能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班的晨圈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内圆的孩子与圆心的教师和孩子在进行两两对传球时,外圆上的孩子动作是按音乐节奏为同伴鼓掌,一阶段后,为了进一步集中外圈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动作难度,改为坐在球上转一圈后再进行鼓掌,这样既保留了同伴间的互动又增加了外圆孩子的平衡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所倡导的晨圈活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更新的,是跟随孩子动作的发展不断深化的,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773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