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自主探索――协作交流、意义构建――在线测试、知识应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课的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天举行了一次自行车比赛(独轮车),小猫骑的是直径22英寸的自行车,小狗骑的是直径24英寸的自行车,小猪骑的是直径26英寸的自行车,在比赛的前1分钟,每个选手的车轮都滚了10圈,请问这时谁跑得最快,为什么?当学生说出小猪跑得快,并说出直径26英寸的车轮滚动一圈长一些的理由时,教师就相机介绍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直径和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查找资料,自主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的新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或课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初步结论,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协作交流,意义构建
  协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共同探讨或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网络在线师生实时对话、互发E-mail、 web和 bbs论坛等形式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网络交流,进行构建新知,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可以在屏幕上广播放各小组研究的情况,这样拓宽了传统意义上的协作学习,给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知识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记录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计算周长和直径的商,利用网络自由地访问他机,与同学交流学习情况,或通过BBS论坛交流,所得到的商有的是3.14333……有的是3.136,有的是3.141625……通过网络师生实时对话交流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新知,此时老师相机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并组织学生查阅网络多媒体课件上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有关资料,进行赏读;有的学生还可以直接上网用关键字搜索相关的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已知直径怎样算周长和已知半径怎样算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在线测试,知识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习题、试题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当学生学完新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网页,在线测试网页上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可设计两类: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做一些判断题;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已知圆的半径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网络课件中设计“闯关类”的题目,题目由易到难,分成几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进行过五关崭六将,每过一个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将及时做出反应,这样的练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齐步走”的局面,由于每关的题目都有难易之分,这样可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可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研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而进行的人机交互,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773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