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喻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递方式的角度出发,以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阶段来分析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对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这三个阶段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导致的后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三喻文化 文化传递 家庭道德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63-02
  美国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文化传递方式可以归结为三喻文化的传喻,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之间的传喻,家庭道德教育模式的变化在这种传递形式中尤为突出。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中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道德教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递的方式来看,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代际间的传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三喻文化和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1)三喻文化。三喻文化包括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前喻文化,指后辈主要向长辈学习”[1],在该文化阶段中,社会发展缓慢,上一代人的过去和现在是下一代人的现在与未来,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在这种文化传递下,老一代传喻给青年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及是非观念”[2]p219;“并喻文化,是指长辈和后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1],由于战争、移民等及其带来的社会变迁,年轻一代需要在新环境中寻找并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活方式,这时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同时发生在后辈和长辈中,他们的学习对象转向为各自的同辈;“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后辈学习”[1],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后辈不仅成为了时代的主角,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长辈的学习对象。
  (2)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悠久的中华文明中,人们总结出了内涵丰富、作用突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弟子规》《道德经》《菜根谭》等,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各种家训或家风,像《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傅雷家书》等家庭道德教育典籍对后世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对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与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家庭道德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二、三喻文化中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
  (1)在前喻文化中,长辈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传承下来的家庭道德教育经验来教导和影响后辈,这对于后辈来说代表着权威,后辈也以同样的方式在未来家庭中教育后代。除了长辈对后辈的寄望,“其背后蕴藏着一种对文化的承诺和对原始文化的绝对遵从”[3],然而传统的家庭道德同时存在着精华和糟粕。在当下,有些家庭仍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读书无用论”等落后观念来教育后代,这种不顺应时代发展的腐朽观点直接影响后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在并喻文化期间,人们从父辈那里学习以往的经验,从同辈那里学习新的经验”[2]p219。在该文化传递方式中,中国家庭的长辈继承着以往的德育方式,同时在同龄人间互相学习新的教育方式。然而,多数家长却照搬他人的教育模式,比如不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盲目报班;跟风参加养老院的慰问活动只为孩子争取多一枚奖章令其在学校评比中能拔得头筹,却不曾带孩子回乡看望照顾老父母。盲目的模仿、跟风、攀比成为后辈成长过程中的障碍,长辈没有以身作则切实加入到家庭道德教育的实践当中,忽略其真正的意义。教育方式反而与后辈成长规律背道而驰,因而产生更多的代际冲突和对立,不利于后辈的成长。
  (3)进入到后喻时期,后辈由于代际信息的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家庭道德教育遭遇到了瓶颈,长辈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也跟不上后辈接受新事物的步伐。加之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一些观点早已被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所淘汰,部分长辈认为网络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立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家庭代际之间的误解、冷漠、分歧。
  三、三喻文化中中国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关系到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培养。对于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分析和解决,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和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1)传统家庭道德虽然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和封建因素,但其中的家庭美德如父慈子孝、相敬如宾、尊老爱幼、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等,自古至今起着维系家庭和谐稳定的作用。因此,前喻文化时期的家庭道德教育是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来源和依据,仍具有家庭教化作用,后辈应重新审视长辈的生活方式与阅历经验,吸收其丰富的德育经验,对传统家庭道德进行“扬弃”,汲取与传承家庭美德,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之在形式和內容上符合社会主流,形成代代相传且与时俱进的家庭道德。
  (2)在并喻文化中,“长辈们交往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父母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父母为孩子制定的孰可为孰不可为的家规等,都将或多或少内化成孩子的行为本能”。[4]因此,父母需要在家庭德育过程中以身立范,在后辈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品格的塑造中起到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的作用。如在家中照顾老人或定期回乡看望老人,与子女一同参与家务,带领子女参加志愿者活动,和邻居友好相处,教予后辈何谓孝、何谓勤、何谓善、何谓睦邻,何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诠释家庭道德教育的真正意义。后辈在长辈的正确引导中丰富了精神生活,提高了精神境界,继承并践行良好的家庭道德。
  (3)在后喻文化中,代际之间在道德上需要平等的沟通和充分的信任。一方面长辈要虚心向后辈学习,转变旧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争取融入后辈,和他们探讨更多的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则需要后辈进行“文化反哺”,耐心向长辈介绍新事物,通过新媒介向他们传达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家庭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前一辈。
  (4)借着时代优势,首先,应在学校的系统教育中以家庭德育作为辅导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加深对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解;其次,社会媒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各种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对家庭美德的宣传力度,对违背社会道德的滑坡现象积极发挥其社会监督与导向作用;最后,把家庭道德教育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通过法律手段将家庭道德规范化,使人们在尊重和敬畏中实践家庭道德,发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结语
  在三喻文化并存的社会里,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家庭道德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在面对代际间的矛盾和冲突时,要正面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成员才得以正确的道德引导、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人生品格、提高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
  [2]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19.
  [3]李凌凌,郭晨.后喻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J].新闻爱好者,2016(6):37-41.
  [4]欧阳鹏,胡弼成.家庭德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基[J].大学教育科学,2018(4).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6328.htm